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首頁 / 提升道路品質計畫 / 最新消息

提升道路品質-亮點計畫專區

臺北市亮點計畫

 

  近年來台北市積極推動東、西門戶計畫,計畫內容相繼落實,著重於個別區域之環境改善與交通系統,缺乏針對兩區間之交通系統及人本環境之規劃。綜觀現況台北市交通系統,以忠孝東路作為串連兩大計畫的主要道路,不論是都市發展的脈絡、資源的分布、區位的象徵,都具備亮點計畫之條件,期望未來忠孝東路能夠成為台北市具特殊性及代表性的友善人本道路。

圖1 計畫實施區位圖

(一)東、西門戶計畫之串連

  東、西門戶計畫帶動都市形象、產業、生活品質各方面的發展,東門戶以「擴大生活圈及影響力」為概念,透過南港轉運站啟用、建構流行音樂及文創產業、建設公共住宅社區等計畫,成為台北市新興的生活圈;西門戶則以「西區是台北的根」為基礎,以北門為核心收納周邊各種重要歷史景點,綜合考量文資保存、都市景觀、交通等,活化,完成多面向、多議題整體規劃。

  東、西門戶計畫各有不同議題與定位,但非單獨的存在,就整體都市發展而言,東、西區體現台北都市發展的脈絡,如何透過良好的交通系統及人本環境將兩區串連,將會是接下來重要之議題。本計畫期望以忠孝東路為先驅示範道路,建構更友善的人本環境及新規格的道路空間,銜接起未來東、西門戶的發展。

(二)發展潛力與資源整合

  由日治時期的都市計畫圖(圖2)發現,忠孝東路為舊城區生活圈向外發展的第一線,因此沿線保留許多文化及產業的痕跡,包含華山創意文化園區、瑠公圳公園、松山文化創意園區等等(圖3),經由歷史空間再生利用,展現不同時代共存的風貌。現今的忠孝東路周邊商圈林立,不同產業最新的資訊集中在此,可謂台北流行資訊的最前線。

日治時期都市計畫圖

圖2 日治時期都市計畫圖

忠孝東路發展資源與潛力點說明圖

圖3 忠孝東路發展資源與潛力點說明圖

(三)綜合調整與橫向溝通

  由於快速發展,各項不同的計畫與需求在有限的空間發生衝突,道路、設施、商業活動壓縮人本空間,缺乏環境營造及友善人本空間,作為台北市重要之橫向發展軸線,應該以提高可及性為主,提供舒適之人行空間、加強自行車道連結、增加道路綠色環境為發展重點。

圖片
 

  忠孝東路串接兩大門戶,本計畫以「安車樂行的人本道路」、「環境友善的韌性道路」、「善解人意的智慧道路」三大目標為主,整合捷運出入口、停車空間、人行道、公車候車空間,透過公共建設與友善環境規劃,打造新規格之道路空間,並以綠色永續的執行方式,營造具韌性的道路環境,結合現代科技,導入智慧化的設計,有效監控環境資訊及提升市民生活便利性。

一、安車樂行的人本道路

  (一)成為全國人本道路典範(符合最新人本道路規範)

  (二)全線人行道暢通(核心區至少維持4m寬)

二、環境友善的韌性道路

  (一)全面補植與更新行道樹與植栽

  (二)全線更換透水性鋪面

  (三)雨水花園與連續性綠帶

三、善解人意的智慧道路

  (一)智慧公車亭設置及智慧共桿(智慧IoT路燈)

  (二)物聯網感測器及空氣品質感測器

  (三)行動網路基地台

工程效益

  忠孝東路作為台北市首要道路,是台北市交通樞紐、政治樞紐、商業樞紐、文化樞紐的匯集之道,應對忠孝東路進行全面性的現代化提升,打造「台北.光之大道」的景觀大道意象,串聯東西台北歷史縮影,在行人友善、環境友善與智慧道路等各個面向都足以成為全國首善之示範道路。

  一、打造「台北四季.香榭大道」的景觀大道,改善既有人行道70,431㎡,新增46,554㎡,提升地區可及性。

  二、透過廣場及公園綠地營造,可增加30,000㎡開放空間,提供市民休閒活動及優美生活環境。

  三、提升自行車道路品質(人車共道)10.3km,強化綠色運輸及行車安全。

  四、改善路口空間300處,創造街角廣場及安全的通行空間。

  五、經由共同纜溝設置及共桿智慧化,提升道路整體景觀美質。

  六、透過改善排水系統20,616m及提升硬體鋪面透水性,增加城市韌性。

  七、提升整體道路空間品質,提供購物、休閒、生活通勤的優良人本環境。

圖1 發展願景圖

圖2 執行目標說明圖

工程範圍

  計畫實施區域以忠孝東路一段至四段及周邊開放空間優先設計施作範圍,道路長約3.9公里。

表1 實施區域說明表

圖3 計畫實施範圍圖

工程背景─改善前

一、現況人本環境分析

  忠孝東路現況兩側皆已設置人行道,根據現況抽查東孝東路一至四段平均寬度約為5米,五段至七段約為2.5米,但捷運站出入口、公車亭、機車停車空間、電信設施等部分設置於人行道上,造成部分人行空間狹窄,以及不同使用者之空間衝突。

  台北市現已規劃三橫三縱自行車路網,忠孝東路目前尚未規劃自行車動線,僅設有U-BIKE站,缺乏良好安全之騎乘空間。

表2 既有人行空間調查表

圖4 台北市三橫三縱自行車路線圖

二、建築物退縮現況分析

  高潛力建築退縮開放空間(學校或公部門等公家單位、退縮5m、面積400㎡以上)地點共有18處。中潛力建築退縮開放空間(私有土地作為商業使用、退縮4m、面積300㎡以上)地點共有9處。

圖5 建築物退縮現況分析圖

三、植生現況分析

  計畫範圍植生區域大致可區分為中央分隔島與人行道兩區,兩區植生依據下表所示。

資料來源:台北市政府公園路燈管理處

表3 既有植生調查表

四、人行道鋪面分析

  忠孝東路人行道鋪面型式大致以高壓磚為主,部分商業大樓退縮用地鋪設花崗石地磚及石英磚;重要警示路口(段)會設置磚紅色地坪提供警示。

表4 既有人行道鋪面調查表

五、道路現況課題分析

  忠孝東路由於周邊商業的快速發展,以及大眾運輸的需求增加,現況人行空間遭到壓縮,為提升整體道路品質,依據現況調查綜整出自行車道空間不足、捷運站及地下街出口占用人行道、機車停車壓迫人行空間、中央分隔綠帶不連貫、設施及天空電線混亂的關鍵課題。

(一)自行車道空間不足

  忠孝東路並留設自行車行車空間,人行道寬度難以達到共道使用,忠孝東路是串接既有三大縱向自行車道的重要路段,且已設有16處U-BIKE站點,上下班尖峰時間部分站點使用率高。

圖6 忠孝東路缺乏自行車使用空間

(二)捷運站/地下街出口壓縮人行空間

  忠孝東路為捷運主要出入口,加上捷運忠孝復興至忠孝敦化站之間設有東區地下街出入口,人行空間遭站體壓縮,加上人潮進出,該路段人行空間明顯不足,以忠孝東路一至五段情況最為嚴重。

圖7 忠孝東路捷運及地下街出入口壓縮人行空間

(三)機車停車壓迫人行空間

  因周邊商家之停車需求,機車停車格設置於人行道上壓迫人行空間,忠孝東路全段皆有此現象,以五至六段最為嚴重。

圖8 忠孝東路機車停車壓迫人行空間

(四)中央分隔綠帶斷裂

  經現地調查忠孝東路有五處,中央分隔島上未設置綠帶,景觀生硬且綠蔭不足。

圖9 忠孝東路中央分隔綠帶斷裂區域

(五)天空纜線與設施凌亂

  忠孝東路部分區段天空纜線及設施設置混亂,依據台北市道路管線暨資訊中心調查,天空纜線包含交通處號誌、公燈處路燈、警察局監視器、台電電力、有線電視、私拉纜線六大類。台電及電信設施因設置上的限制,過去並未整合區位,影響整體街道景觀。

圖10 忠孝東路天空纜線、台電及電信設施現況課題

計畫內容

一、調查需求及確認範圍

  針對本案需求與目標進行調查與規劃設計,包含路網調查與環境分析、可行性評估、整體規劃、民眾參與等。

  (一)台北市基本資料、數據調查及分析。

  (二)各項先期計畫彙整與統合。

  (三)交通流量與停車需求調查。

  (四)區域內電力纜線、地下管線使用概況及需求。

  (五)區域內燈桿、號誌、共桿智慧化可行性分析。

  (六)共同纜溝設置可能性及相關單位工作協調。

  (七)整體環境及特色景點位置與路線串連網。

  (八)民眾參與及計畫說明會。

二、各項工作項目與內容

  根據現況調查,針對道路品質提升之需求,依不同主題營造、道路類型、環境現況進行各項工程評估與施作面積估算,以達到整體目標,建構一個優良友善之道路網絡,由於本案規模較大,分為兩期施作,優先施作一至四段(至光復南路),二期則為四至七段。

表5 工作項目與內容一覽表

工程標的

  以六大策略進行忠孝東路的整體提升,完整涵蓋區位、交通、生態、生活圈、城市魅力等多個面向。

策略一:東西門戶人本軸線提升2.0

  串連東西區門戶,並以臺北巨蛋/國父紀念館/松菸為中央核心,共同提升忠孝東路的城市定位。

圖11 東西門戶人本軸線提升2.0策略說明圖

策略二:綠色轉運等候空間的提升

  結合八橫八綜類捷運幹線公車路網,以及三橫三縱自行車路網,全面進行綠色轉運空間的提升。

圖12 綠色轉運等候空間的提升策略說明圖

策略三:亮點節點+商圈與生活圈縫補

圖13 亮點節點+商圈與生活圈縫補策略說明圖

策略四:四季花香的景觀大道營造(雨水街道)

圖14 四季花香的景觀大道營造策略說明圖

策略五:共融體驗的街道環境

圖15 共融體驗的街道環境策略說明圖

策略六:特色街道魅力營造

  依忠孝東路沿線的都市紋理分為八個分區,包括文教、文創、購物、時尚等多樣且鮮明的分區特色,從各分區的人車使用分析(如下表所示),可以挖掘出街道的諸多潛力,以打造城市亮點空間。

圖16 特色街道魅力營造策略說明圖

二、人本環境改善策略

(一)路型調整構想

  1.整體路型調整原則

圖17 整體路型調整原則說明圖

  (1)車道空間:縮小車道空間(道路服務水準可接受前提)

  (2)人行道:爭取更多人行道空間(含必要之設施帶)

  (3)行走空間:提供高品質的行走空間→2~4m以上

  (4)彈性空間:打造城市魅力空間(提供設施帶、植栽帶、停車位、公車彎…)

圖18 路型調整剖面說明圖

  2.交通量評估與策略

  (1)交通策略說明

圖19 交通策略說明圖

  (2)道路服務水準分析(調整後)

  依據人行道改善構想調整進行道路配置調整,評估人行環境改善後忠孝東路各路段尖峰時段服務水準,由分析結果可知各路段於尖峰時段服務水準大致可維持與現況相同之C~E級,僅中山南路至建國南路路段之西向尖峰時段服務水準由現況之D級下降至E級,其尚在可接受範圍之內,如下表所示。

表6 忠孝東路規劃策略之尖峰時段服務水準分析表

  (3)交通重要議題建議策略

  A.計程車招呼站與卸貨車格位

  目前計程車均依照招呼站規則進行排班;卸貨車則為限制時段性停放,每次可停二十分鐘並且可延長一次,多為免費或是單一費率收費。建議計程車與卸貨車格位未來可與停車彎或公車彎整合,以減少路段上干擾車流的介面。卸貨車之停放管理建議相關單位加強巡邏並落實取締,以避免停車延時過長。

  B.機車格位

  現況忠孝東路兩側均有許多機車停車格,且大部分格位皆已停滿,多設置於人行道上之設施帶間。建議以鼓勵使用大眾運輸為原則,逐步減少周邊之機車停車位,以減少本路段之機車停放,以提升行人步行空間舒適度。

  C.公車停靠站

  本計畫範圍內約有37~40個公車停靠站,現況公車在進出站時容易造成車流的干擾,且對機車騎士有較大的安全疑慮存在,因此建議未來公車站牌可做整合,將部分站點整併於同一站(如合心廣場站),並且設置公車彎以減少對於車流之衝擊。同時,公車彎與特殊格位亦可加以整併於路段上一處,減少車輛衝突點情形。

圖20 交通重要議題建議策略

  3.設施帶設計策略

  (1)捷運站出入口改善

  淨空捷運站及地下街出入口空間,將各項設施(包含植栽、電箱等)適當挪移,留出等待停留空間,順暢動線系統,營造安全舒適的步行空間。

圖21 捷運站出入口改善策略

  (2)提升路口步行空間安全

  建議在路口、公車亭等人行道空間可加大,提供行人停等空間;於入口中央分隔島處,適當位置設置庇護島設施,縮短行人穿越距離,同時提供休憩功能;並加強路口行穿線與人行無障礙配置,考量人行使用需求進行必要之空間改造。

圖22 路口步行空間安全策略

  (3)機車彎規劃

  統一路段機車停車空間設計,布設機車彎型式設置機車停車格於路側,整合公共設施帶之設施物,並保留80%之機車停車需求,完善人行道空間,提升用路人步行品質。

圖23 機車彎規劃策略

三、韌性環境執行策略

  1.透水鋪面

  為建構韌性之「海綿城市」,納入低衝擊開發(LID)概念,人行道採用透水鋪面,增加入滲並減少地面逕流;另加入雨水花園的排水系統理念,如滲透側溝、滲透排水管、滲透陰井等,於逕流導排過程中增加入滲,減少往下游排放之逕流量。

圖24 低衝擊開發(LID)策略

  2.植栽策略

  (1)保留及補植

  本計畫路段行道樹生長時間久,多為高度約6~9公尺以上成樹,原有植生為珍貴的綠色資源,因此植栽策略以「保留」為原則;並以既有樹種為主,針對缺株狀況適當「補植」喬木,營造連續性的街道景觀。

  (2)連續綠帶

  本計畫路段行道樹多為單一植穴,為營造雨水花園,並增加人行空間綠美化,將植栽槽改為連續綠帶,以2~3株喬木合併為一植栽槽為原則,給予植栽適當的生長環境,改善都市線型綠帶環境,並加強雨水花園功效。

圖25 植栽策略

四、智慧設施執行策略

  「智慧城市」以生活為中心,利用資訊技術化解城市中的問題,提升生活品質。為推動街道智慧化轉型服務,建構智慧化公共設施與服務系統,希望藉優化街道設施促進交通省時安全,包括智慧街燈系統、智慧候車亭系統等,有效改善每日上下班尖峰時段交通需求,藉由先進的資訊、電子、感測、通訊、控制與管理等科技,將運輸系統內人、車、路所蒐集的資料,經由系統平台處理轉化成合適且有用的資訊,透過通訊系統即時的溝通與連結,改善或強化人、車、路之間的互動關係,提升用路人的交通服務品質與績效,進而增進運輸系統之安全、效率與舒適,同時減少交通環境衝擊,以期提升忠孝東路智慧化服務技術與友善街道環境發展。

圖26 智慧設施執行策略

五、分段路型調整構想

  1.路段一(中山北路至建國南路)

  (1)路型調整原則

  道路寬度為40m,依據既有道路中心調整兩側車道,將4車道減為3車道,3車道減為3.25m/3.25m/4.5m(車道淨寬),無路邊停車。此路型調整乃原則性的建議標準,各斷面設計仍應配合道路實際狀況進行彈性調整。

圖27 路段一(中山北路至建國南路)路型調整原則說明圖

  (2)道路改善構想(以捷運善導寺站周邊為例)

  a.彈性空間構想

圖28 路段一道路改善-彈性空間構想圖

  b.剖面 AA’構想

  現況:單側為四車道、捷運站體壓縮人行空間、無設置自行車道,道路中央有閒置黃線區。

圖29 AA’剖面-現況

  改善構想:

  四車道減為三車道、增加植栽帶

圖30 AA’剖面-構想

  c.剖面BB’構想

  現況:單側為四車道、無路邊停車,路邊劃設黃線臨停區。

圖31 BB’剖面-現況

  改善構想:

  4個車道減為3車道,兩側增加綠帶,同時整併機車停車。

圖32 BB’剖面-構想

  2.路段二(建國南路至基隆路)

  (1)路型調整原則

  道路寬度為40m,依據既有道路中心調整兩側車道,將維持4車道、4車道減為3m/3m/3m/4.5m(車道淨寬)、無路邊停車。此路型調整乃原則性的建議標準,各斷面設計仍應配合道路實際狀況進行彈性調整。

圖33 路段二(建國南路至基隆路)路型調整原則說明圖

  (2)道路改善構想(以敦化南路周邊為例)

  a.彈性空間構想

圖34 路段二道路改善-彈性空間構想圖

  b.剖面 CC’構想

  現況:單向4車道,捷運量體壓迫人行空間,中央分隔綠帶有部分閒置空間。

圖35 CC’剖面-現況

  改善構想:

  取消附近路段的中央分隔綠帶(長約250m),增加兩側人行空間與綠帶。

圖36 CC’剖面-構想

  3.路段三(基隆路至向陽路)

  (1)路型調整原則

  道路寬度為30m,依據既有道路中心調整兩側車道,將維持3車道、3車道減為3m/3m/4.5m(車道淨寬)、無路邊停車。此路型調整乃原則性的建議標準,各斷面設計仍應配合道路實際狀況進行彈性調整。

圖37 路段三(基隆路至向陽路)路型調整原則說明圖

  (2)道路改善構想(以捷運永春站周邊為例)

  a.彈性空間構想

圖38 路段三道路改善(以捷運永春站為例)-彈性空間構想圖

  b.剖面 DD’構想

  現況:單側為三車道,無路邊停車。

圖39 DD’剖面-現況

  改善構想:

  維持單向三車道,縮減車道寬度,設施帶整合綠帶與機車停車。

圖40 DD’剖面-構想

  4.路段四(向陽路至研究院路)

  (1)路型調整原則

  道路寬度為30m,依據既有道路中心調整兩側車道,將維持3車道、3車道減為3m/3m/4.5m(車道淨寬)、路邊停車併入設施帶。此路型調整乃原則性的建議標準,各斷面設計仍應配合道路實際狀況進行彈性調整。

圖41 路段四(向陽路至研究院路)路型調整原則說明圖

  (2)道路改善構想(以北流周邊為例)

  a.彈性空間構想

圖42 路段四道路改善(以北流周邊為例)-彈性空間構想圖

  b.剖面 EE’構想

  現況:單側為三車道、有留設路邊停車(汽車)、人行空間狹小。

圖43 剖面 EE’現況

  改善構想:

  維持三車道,設施帶整合路邊停車

圖44 剖面 EE’-構想

六、打造城市魅力空間

  串連城市魅力亮點,打造台北香榭大道。

圖45 城市魅力空間分布圖

1.善導寺青春廣場

  以善導寺站2號與3號出口周邊為改造範圍,考量忠孝東路南側為眾多學校聚集地區,有大量學生出入此處,故結合3號出口的街角綠地以及拓寬的人行道,打造一個學園朝氣的青春廣場。

圖46 善導寺青春廣場構想圖

2.華山小廣場

  華山文創園區南側的入口草地廣場,是舉辦戶外活動的熱門首選,藉由路型調整將增加的人行道空間與入口草地廣場結合,可創造出另一個小廣場,增加此處的活動機能。

圖47 華山小廣場構想圖

3.東區之心廣場

  SOGO百貨忠孝店旁邊的瑠公圳公園、頂好廣場與龍門廣場,是過去瑠公圳的水道範圍,此區位於忠孝商圈的核心地帶,卻保有開闊的帶狀廣場,是忠孝東路上最重要的開放空間。藉由路型改善增加的人行道空間,應與周邊的帶狀廣場結合,一起改造創造更具魅力的東區亮點空間。

圖48 東區之心廣場構想圖

4.流行時裝廣場

  後山埤捷運站3號與4號出口處有留設小型的路口廣場,未來增加的人行道應與路口廣場結合,整合通往五分埔商圈的路徑,營造更具流行魅力的廣場空間。

圖49 流行時裝廣場構想圖

5.城東親子休閒綠地

  捷運後山埤站與捷運昆陽站是由一條寬20公尺的帶狀綠帶所串連,且往東直接串接到北部流行音樂中心,是台北城東區域很重要的一處開放空間,現況只是作為社區型的綠地空間與捷運停車場,未來應提升為城市級的開放空間,可打造多元活動空間,例如運動公園、共融遊戲場等等,成為台北市新的亮點空間。

圖50 城東親子休閒綠地構想圖

七、串連巷弄步行網絡

  透過本案道路幾何條件的調整,縮短南北兩側的距離,並配合路口號誌時相的管控,讓兩側人行路網形成完整面狀路網。初步研擬主要可作為改善策略示範區域如下所示:

  1.善導寺捷運3號出口(林森南路-忠孝東路一段70巷)人本街區路網

  (1)提升廣場的使用率及舒適性。

  (2)結合環境藝術及林蔭綠帶的休憩空間。

  (3)保留既有文化牆面,並提升捷運建築立面景觀

  (4)設置安全舒適休憩空間及轉角新亮點。

圖51 善導寺捷運 3 號出口(林森南路-忠孝東路一段 70 巷)人本街區路網

  2.華山文創園區前(忠孝東路二段39巷-金山北路)人本街區路網

  (1)減量既有街道設施,營造具穿越性軸線

  (2)設置設施帶空間,調整機車停車區域。

  (3)連續性綠帶及雨水花園營造

  (4)配合活動與慶典讓街道環境彈性的實用。

圖52 華山文創園區前(忠孝東路二段39巷-金山北路)人本街區路網

  3.忠孝新生站1號出口(忠孝東路二段121巷-臨沂街)人本街區路網

  (1)疏理既有林蔭樹陣,營造舒適步道環境。

  (2)減量既有花台設施,改以雨水花園綠帶營造。

  (3)改善校園圍牆壓迫現況,營造互動體驗綠牆。

  (4)提升既有步道魅力,提升環境教育及解說體驗。

圖53 忠孝新生站1號出口(忠孝東路二段121巷-臨沂街)人本街區路網

圖片

忠孝東路是貫穿整個台北市的首要道路,原本捷運站出入口、公車亭、機車停車空間、電信設施等部分設置於人行道上,造成部分人行空間狹窄,以及不同使用者之空間衝突、機車停車壓迫人行空間、中央分隔綠帶不連貫、設施及天空電線混亂的關鍵課題。

本計畫預計將連貫起植栽綠帶、整併機車彎、設置公車彎、新設中央分隔島等,串聯東、西台北,打造出「台北.光之大道」!

進入設施改善工程...

台北市

東西門戶軸線人行環境改善計畫...

完工成果照

工程宣導影片

  (一)臺北市亮點計畫-東西門戶軸線人行環境改善計畫

 

成果連結

  (一)忠孝東路周邊人行環境改善工程

  (二)臺北市亮點評比初評簡報 (請另存新檔)

  (三)臺北市亮點實地評比會議簡報 (請另存新檔)

施工前後對比照

1. 華山區亮點景觀

2. 忠孝東路華山廣場前

3. 忠孝東路134巷西側

4. 華山町前

5. 忠孝國小公車站

6. 忠孝新生4號出口

7. 北科大校門至新生南路

8. 忠孝東路林森南北路口

9. 忠孝東路紹興南北路口

10. 忠孝國小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