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首頁 / 提升道路品質計畫 / 最新消息

提升道路品質-亮點計畫專區

雲林縣亮點計畫

在全球齊力為邁向生態都市、健康城市而努力的今天,營建署自95年度起推動「既有市區道路景觀與人行環境改善計畫」,希望藉由工程改造,合理的重新配置市區道路斷面、更新市區道路空間及使用機能,建立通暢及舒適的人行空間,並且配合行政院推動「節能減碳」政策及「人本交通推動方案」。

後續計畫期望於現有交通建設技術基礎上倡導行人用路權益與交通運具間彼此尊重之觀念,並以「以人為本」及「節能減碳」政策思維,提升人行道、植栽綠帶、自行車道於道路建設之比重,以創造都市環境中另一種「生活氛圍」,以促使民眾廣用步行、自行車等低污染的綠色運輸,以達成永續發展、節能減碳及建構綠色交通網之國家政策願景並符合今世代與未來世代的永續發展目標。

串連生活的綠色交通網絡

配合大眾運輸之開通與未來周邊商業區、學區及住宅區之發展與基地之串連,期望藉由本案推動人行環境改善,建構包含人行道與自行車道等完整具連貫性之通勤及日常休憩使用的綠色交通網絡以串連公共空間,提供工作、上學及一般居民休閒運動,推展休閒運動、通勤與通學步道之佈設,打造環繞虎尾鎮及北港鎮中心觀光廊道,銜接重要觀光景點,串連周邊觀光遊程網絡,帶起市鎮道路人本友善環境的再造機會,並逐段提出路網環境改善實質計畫,作為後續區內推動人本空間之示範案例。

「宜居城市」是指經濟、社會、文化、環境協調發展,居住環境良好,能夠滿足居民物質和精神生活需求,適宜人類工作、生活和居住的城市。宜居城市有宏觀、中觀、微觀三個層面的含意。從宏觀層面來看,宜居城市應該具備良好的城市大環境,包括自然生態環境、社會人文環境、人工建築設施環境在內,是一個複雜的廣大系統;從中觀層面來看,宜居城市應該具備規劃設計合理、生活設施齊全、環境優美、和諧親切的社區環境;微觀層面來看,宜居城市應該具備單體建築内部良好的居室環境,包括居住面積適宜、房屋結構合理、衛生設施先進,以及良好的通風、採光、隔音等功效。

虎尾及北港為目前雲林縣人口數最多之鄉鎮,也是重點機關設置之處,隨著人口的成長與都市建設與擴張,建構屬於虎尾及北港的未來藍圖甚為重要,包含休閒、水域環境、交通、產業、福利及生活品質。其所呼應的即是宜居城市的宏觀、中觀、微觀的三大層面。

本計畫即在於打造一處良好城市大環境的基底,以建構對「人」友善的人本環境與人本交通開始,逐步勾勒屬於在地的生活紋理,進而推向「宜居城市」的目標,創造屬於虎尾及北港在地的特色人本環境。

工程效益

本計畫執行能尊重社區民眾的自主性,藉由串連社區資源,完備社區以人為本之街道機能,並輔導各社區居民對自然人文資源守護觀念,建構屬於虎尾鎮與北港鎮結合大眾運輸系統、自行車、步道的綠色路網,打造友善的環境資源守護網:

一、建構友善人本交通系統

檢視市鎮核心區整體人行步道之現況使用情形,建構主要亮點公共空間的串連友善人行綠網,提出以人為本的道路使用觀念及無障礙空間的設計原則,提供安全便利的街道空間。

二、推動綠色路網導向的生活

加強並且提升通學、通勤及休閒等生活機能,並串連市鎮的綠地空間,以營造一處能讓社區生活與街道空間共存共榮的優質景觀空間為首要目標,進而奠定永續生態概念之基礎,推動綠色交通工具使用(自行車、徒步),建立永續綠色生活新方式。

三、減量設計美化市容

藉由廊道空間規劃設計,將雜亂景觀及過多設施物加以整頓,並藉由在地設計語彙強化虎尾地方意象,豐富市區之生活空間並突顯地方人文特色,增加地方認同感。

四、強化在地文化凝聚地方意識

強化地方性的社區參與,串連宗教歷史建物區、生活住宅學區、糖廠、學區等市鎮內主要生活圈區,凝聚在地居民的情感與共識,並提出共同維護的管理機制,一同維護在地鄉土文化與地方產業演變的歷史軌跡及都市紋理,共同提升生活品質。

工程範圍

本案計畫位置包含虎尾鎮林森路段3+1館周邊街道系統(包含雲林布袋戲館、雲林故事館、合同廳舍及虎尾登記所)、虎尾糖廠前中山路至虎尾鐵橋路段沿線銜接至雙鐵綠廊自行車道、虎尾鎮中山路、民主路及文化路路段、虎尾鎮都市計畫區及北港朝天宮為中心的北港都市計畫區之周邊街道系統為規劃範圍。

圖1 計畫工址位置及範圍

工程背景─改善前

一、虎尾鎮原道路具體說明

()市區重點道路現況調查:林森路

1.林森路一段(新興路路口至土地銀行段)

圖2 林森路一段(新興路路口至土地銀行段)

(1)計畫道路總寬:15m

(2)現況道路總寬:10m

(3)路面設計:雙向混和車道(W:3.5m+路肩(W:0.5m+單側綠帶(W:1m)。

(4)使用類型:日常生活、通學通勤、市區主要聯外道路。

(5)景觀綠化:僅於商辦大樓旁栽植數株長不良喬木,其餘則無。

(6)現況概述:本路段北側為商辦大樓包含商店及銀行,南側則有連鎖速食店及台西客運站,上述據點均為此路段人流與車流混雜往來密集之原因。又舊市區路幅較窄,車道多緊鄰兩側建築,道路兩側除車道外無法有效分配人車分道使用。目前北側人行空間以商業大樓的騎樓空間為主,南側則仍為人車爭道,沿線機車停放需求高,目前多為佔用騎樓下或路邊腹地臨停。

圖3 林森路一段(新興路路口至土地銀行段)道路現況剖面圖

 

2.林森路一段(合同廳舍至雲林布袋戲館段)

圖4 林森路一段(合同廳舍至雲林布袋戲館段)

(1)計畫道路總寬:15m

(2)現況道路總寬:12.5m

(3)路面設計:雙向混和車道(W:3.5m+兩側路肩(W:0.5m+兩側人行道(合同廳舍段W:2m、布袋戲館段W:1.5m)。

(4)使用類型:日常生活、通學通勤、市區主要聯外道路。

(5)景觀綠化:合同廳舍段數處獨立植栽槽栽植灌木,生長情況不佳。

(6)現況概述:虎尾布袋戲館及合同廳舍段周邊均已設有人行空間,然皆為寬度不一的平面式人行道,為遊客集散之主要路段。道路交通混雜,停車空間需求量大且無劃設停車空間,造成人行道多為機車佔用,嚴重阻礙步行動線。

圖5 林森路一段(合同廳舍至雲林布袋戲館段)道路現況剖面圖

 

3.林森路一段(雲林布袋戲館至雲林故事館段)

圖6 林森路一段(雲林布袋戲館至雲林故事館段)

(1)計畫道路總寬:15m

(2)現況道路總寬:12m

(3)路面設計:雙向混和車道(W:3.5m+兩側路肩(W:1.5m+兩側人行道(W:2m1.5m)。

(4)使用類型:日常生活、通學通勤、市區主要聯外道路。

(5)景觀綠化:北側為一街角綠地(聖名公園),南側郵局前設有獨立植栽槽栽植灌木,生長情況尚可。

(6)現況概述:由布袋戲館延伸人行步道至公安路路口聖名公園與故事館,整體空間感因綠地而較開闊舒適,雖與布袋戲館同為平面式步道,較無機車佔用之問題;臨郵局段郵局已有退縮設置廣場及矮車阻,臨路側則有劃設機車停車格,提供居民至郵局洽公使用。

圖7 林森路一段(雲林布袋戲館至雲林故事館段)道路現況剖面圖

 

4.林森路一段(雲林故事館至雲林登記所段)

圖8 林森路一段(雲林故事館至雲林登記所段)

(1)計畫道路總寬:15m

(2)現況道路總寬:11m

(3)路面設計:雙向混和車道(W:3.5m+路肩(W:1m+兩側人行道(W:1m)。

(4)使用類型:日常生活、通學通勤、市區主要聯外道路。

(5)景觀綠化:道路北側故事館前既有大型喬木生長情況良好。提供樹下遮陰空間;南側商家於臨路側栽植高灌木,現況生長良好。

(6)現況概述:以公安路口為起點,車道兩側腹地已建置寬1m平面人行專用道,往西延伸銜接德興路。步道形式為平面式,行走時緊鄰車道,無法區分使用空間,使用效果不佳,又林森路車流量高,時有安全疑慮。

圖9 林森路一段(雲林故事館至雲林登記所段)道路現況剖面圖

 

5.林森路一段(雲林故事館往德興路方向)

圖10 林森路一段(雲林故事館往德興路方向)

(1)計畫道路總寬:15m

(2)路面設計:雙向混和車道(W:3.5m+路肩(W:0.5m+兩側人行道(W:1m)。

(3)使用類型:日常生活、通學通勤、市區主要聯外道路。

(4)景觀綠化:無。

(5)現況概述:道路兩側已建置寬1 米平面人行道,與車道無高差,使用率低且多為汽機車停放佔用,造成人行動線阻斷,或有人車共道等問題。

圖11 林森路一段(雲林故事館往德興路方向)道路現況剖面圖

 

6.小結

林森路一段沿線已有人行空間,然均以平面無高差之形式建置,且各路段材質不同,又無機車停放配套措施,造成機車佔用騎樓與人行道之問題較為嚴重。

待改善議題:

(1)舊市區核心區機車與自行車停放需求

(2)土地銀行與郵局汽機車臨時停放需求

(3)平面式人行道無法有效提供人行使用

(4)鋪面材質與動線連續性改善

(5)虎尾布袋戲館之大門圍牆退縮增加人行空間之可行性

表1 虎尾鎮-林森路問題診斷

 

()市區重點道路現況調查:公安路

1.公安路(雲林故事館至京城銀行段)

圖12 公安路(雲林故事館至京城銀行段)

(1)計畫道路總寬:10m

(2)現況道路總寬:10m

(3)路面設計:雙向混和車道(W:3.5m+路肩(W:0.5m+兩側綠帶(W:0.5m+單側人行道(W:1.5m)。

(4)使用類型:日常生活、通勤、傳統市場。

(5)景觀綠化:聖名公園及故事館周邊均有栽植喬木且生長良好,至銀行段則無。

(6)現況概述:此路段為林森路串連至公安路停車場段,現況僅有聖名公園轉角處設有平面人行道串連至騎樓空間,然騎樓空間並不連續。臨故事館側僅有行道樹綠帶而無人行道,大部分路段仍有人車共道問題。京城銀行前設有一處廣場空間,然以停放汽機車為主。

圖13 公安路(雲林故事館至京城銀行段)道路現況剖面圖

 

2.公安路(公安路停車場段)

圖14 公安路(公安路停車場段)

(1)計畫道路總寬:10m

(2)現況道路總寬:9m

(3)路面設計:雙向混和車道(W:3.5m+路肩(W:0.5m)。

(4)使用類型:日常生活、通勤、傳統市場。

(5)景觀綠化:公安路停車場周邊列植喬木,街角廣場亦為一處樹正廣場,提供良好遮蔭空間與停等休憩空間。

(6)現況概述:公安路停車場(公有)臨公安路段為一轉角公園,現況喬木生長良好,目前於整修工程中,為停車場人行空間之服務節點,也是居民日常休憩之空間。另一側為德興市場停車場(私有),周邊無留設人行空間,路肩腹地多為路邊臨停使用。

圖15 公安路(公安路停車場段)道路現況剖面圖

3.小結

公安路串聯停車服務空間至林森路一段,目前僅有入口轉角聖名公園及公安路停車場有設置人行空間,又公安路路幅窄小,兩側腹地不足,造成人行動線不連續,斷點多。

待改善議題:

(1)京城銀行汽機車停放需求

(2)鋪面材質與動線連續性改善

(3)停車場周邊綠蔭人行動線建置

(4)入口路幅狹窄尚無法設置雙側人行道

(5)故事館臨路側空間退縮可行性

表2 虎尾鎮-公安路問題診斷

()市區重點道路現況調查:復興路

1.復興路(德興市場至公安路路口段)

圖16 復興路(德興市場至公安路路口段)

(1)計畫道路總寬:10m

(2)現況道路總寬:9m

(3)路面設計:雙向混和車道(W:3.5m+路肩(W:0.5m)。

(4)使用類型:日常生活、通勤、傳統市場。

(5)景觀綠化:於德興市場私有停車場臨路側現有兩株大喬木,綠蔭情況佳,其餘則無。

(6)現況概述:此路段路幅較窄且車道緊鄰建築,人行空間多以商業大樓騎樓空間為主,又因鄰市場,雖周邊有收費停車場空間,然路邊仍有汽車臨停佔用,導致人車共道問題嚴重。

圖17 復興路(德興市場至公安路路口段)道路現況剖面圖

 

2.復興路(公安路停車場至新興路路口街角藝術公園)

圖18 復興路(公安路停車場至新興路路口街角藝術公園)

(1)計畫道路總寬:10m

(2)現況道路總寬:10m

(3)路面設計:混和車道(W:3.5m)+單側綠帶(W:1m)+單側人行道(W:2.5m)

(4)使用類型:日常生活、通勤。

(5)景觀綠化:公安路停車場周邊現況列植喬木,延伸至新興路口街角公園亦有大喬木,均提供良好樹蔭且具季節變化之特色。

(6)現況概述:鄰雲林故事館側已建置2.5 米人行步道空間,但部分路段人行空間為臨停機車及變電箱佔用,以致人行動線阻斷、不連續;臨公安路停車場外側腹地與既有喬木空間目前以拒馬阻擋劃定停車場範圍,未來停車場周邊可納入人行動線整體規劃。

圖19 復興路(公安路停車場至街角藝術公園)道路現況剖面圖

 

3.小結

此路段路幅狹窄,然從公安路停車場往新興路銜接之路段,已建置人行專用道,且騎樓行走連續性尚可,唯人行道鋪面材質行走不舒適,部分街道家具亦有損壞,復興路與公安路轉角步道段現況有機車停放人行空間之問題。公安路停車場周邊喬木成蔭,但其周邊缺乏適當之人行空間,停車後仍需行走於馬路側,且喬木栽種仍有約2.5 米寬之改善空間。

待改善議題:

(1)機車停放與汽車路邊停車需求

(2)鋪面材質與動線連續性改善

(3)停車場周邊綠蔭人行動線建置可行性

表3 虎尾鎮-復興路問題診斷

()市區重點道路現況調查:新興路

1.新興路(院前街至林森路一段路口麥當勞)

圖20 新興路(院前街至林森路一段路口麥當勞)

(1)計畫道路總寬:10m

(2)現況道路總寬:9m

(3)路面設計:雙向混和車道(W:3.5m+路肩(W:0.5m)。

(4)使用類型:日常生活、傳統市場。

(5)景觀綠化:無。

(6)現況概述:車道兩側皆為民宅商家,路幅狹窄,並無設置人行空間。林森路以北之路段為住宅區,車流量低;以南段銜接商業區,汽機車出入流量較大,有人車共道之問題。

圖21 新興路(院前街至林森路一段路口麥當勞)道路現況剖面圖

 

2.小結

此路段路幅狹窄,沿線民宅商家之建築物均緊鄰車道,現況腹地不足以設置人行空間。

待改善議題:

(1)機車停放與汽車路邊停車需求

(2)騎樓整平連續性改善之可行性

表4 虎尾鎮-新興路問題診斷

()市區重點道路現況調查:院前街

1.院前街

圖22 院前街

(1)計畫道路總寬:10m

(2)現況道路總寬:9.5m

(3)路面設計:雙向混和車道(W:3.5m+路肩(W:0.5m1m)。

(4)使用類型:日常生活、通勤、傳統市場。

(5)景觀綠化:於公安路停車場段現況列植大喬木,其餘則無。

(6)現況概述:車道兩側皆為民宅商家,部分路段有騎樓人行空間,然沿線仍主要為住宅停車或商家擺攤使用,人行動線不連續。公安路停車場段臨路側腹地目前為路邊停車,未來可整合既有綠帶納入人行空間規劃。另虎尾長老教會停車場可納入未來協商停車需求規劃使用。

圖23 院前街道路現況剖面圖

2.小結

此路段路幅狹窄,沿線民宅商家之建築物均緊鄰車道,現況腹地不足以設置人行空間。

待改善議題:

(1)騎樓整平連續性改善之可行性

(2)與長老教會協商私有停車場開放使用之可行性

(3)公安路停車場周邊人行與綠帶空間整合評估

表5 虎尾鎮-院前街問題診斷

()市區重點道路現況調查:德興路

1.德興路(林森路一段至天后宮段)

圖24 德興路(林森路一段至天后宮段)

(1)計畫道路總寬:20m

(2)現況道路總寬:20m

(3)路面設計:4 線雙向混和車道(W:3.5m+兩側人行道(W:2.5m)。

(4)使用類型:日常生活、通學通勤、傳統市場。

(5)景觀綠化:無。

(6)現況概述:此路段為四線道,道路兩側已建置人行徒步空間,然與車道路面無高差,又此段為天后宮商店街,因此沿線現況多為市場擺攤及貨車停放佔用,造成人行道使用率低,設施維管狀況差。

圖25 德興路(林森路一段至天后宮段)道路現況剖面圖

2.小結

此路段路幅窄,沿線民宅商家之建築物均緊鄰車道,現況腹地不足以設置人行空間。

待改善議題:

(1)商店街的攤販擺設需求

(2)長老教會私有停車場開放使用之協商可行性

(3)公安路停車場周邊人行與綠帶空間整合評估

表6 虎尾鎮-德興路問題診斷

()市區重點道路現況調查:福民路

1.福民路(福民老街段)

圖26 福民路(福民老街段)

(1)計畫道路總寬:12m

(2)現況道路總寬:10.2m

(3)路面設計:服務車道(W:5m+兩側人行道(W:2m)。

(4)使用類型:日常生活、傳統市場

(5)景觀綠化:老街兩側列植開花喬木。

(6)現況概述:福民老街先期的改造,現況已建置2米人行徒步空間以及座椅、路燈、裝置藝術等街道家具。然現況汽機車停放佔用問題嚴重,人行道使用率不佳,多處街道家具設施毀損。

圖27 福民路(福民老街段)道路現況剖面圖

 

2.小結

福民老街為近期完成之街道改善計畫,但完工後仍因居民生活習慣以致使用率不佳,汽機車停放佔用問題嚴重。兩側栽植開花喬木並配合特色公仔為福民老街重點特色。

待改善議題:

(1)既有人行道遭汽機車佔用問題嚴重

(2)街道家具設施毀損

表7 虎尾鎮-福民路(福民老街段)問題診斷

()市區重點道路現況調查:中山路

1.中山路(林森路一段至新生路口段)

圖28 中山路(林森路一段至新生路口段)

(1)計畫道路總寬:10m

(2)現況道路總寬:7.6m

(3)路面設計:混和車道(W: 5m+兩側人行道(W:0.8m)。

(4)使用類型:日常生活、通學通勤、觀光遊憩。

(5)現況概述:中山路路幅較窄小,前期計畫扣除車道寬度後於餘下之路肩負地建置寬1m平面人行步道,緊鄰車道造成人車間使用界線模糊,騎樓空間無法順暢通行,造成人車共道問題嚴重,且此路段車流量大,時有交通阻塞狀況,行人時有安全疑慮。

圖29 中山路(林森路一段至新生路口段)道路現況剖面圖

2.中山路(新生路口段至民主三路口虎尾糖廠)

圖30 中山路(新生路口段至民主三路口虎尾糖廠)

(1)計畫道路總寬:12m

(2)現況道路總寬:12m

(3)路面設計:雙向混和車道(W:3.5m+路肩(W:1m+單側公共設施帶(W:3m)。

(4)使用類型:日常生活、通學通勤、觀光遊憩。

(5)景觀綠化:臨糖廠側之人行空間沿線列植喬木,並以複層手法栽植灌木草花等,綠化效果尚佳。

(6)現況概述:靠虎尾糖廠側前期計畫已建置2.5米人行專用道,從新生路口銜接至虎尾驛,人行動線明確。沿線搭配文學語彙設置街道傢俱,植栽綠美化效果佳,整體人行空間形塑完整舒適。虎尾驛至虎尾糖廠間現況無規劃人行空間,然現況兩側腹地配合既有設施改善可延伸前段既有優質人行空間。

圖31 中山路(新生路口段至虎尾糖廠)道路現況剖面圖

 

3.中山路(同心公園至虎尾鐵橋段)

圖32 中山路(同心公園至虎尾鐵橋段)

(1)計畫道路總寬:12m

(2)現況道路總寬:10.6m

(3)路面設計:雙向混和車道(W:3.5m+路肩(W:1m+單側公共設施帶(W:2.15m)。

(4)使用類型:日常生活、通學通勤、觀光遊憩。

(5)景觀綠化:同心公園喬木成蔭,緊鄰道路側設有灌木圍籬。

(6)現況概述:本路段主要為虎尾糖廠之區段,車道兩側皆有栽植喬灌木且生長情況尚佳,現況尚無設置人行專用道,僅於鄰虎尾糖廠側有1米寬人行步道。本路段有數處出入口的斷點,但道路兩側腹地足夠,未來可連同公園綠地整合規劃為合宜之步行空間。

圖33 中山路(同心公園至虎尾鐵橋段)道路現況剖面圖

 

4.小結

中山路市區段道路狹窄,已建置之平面式人行道因停車需求及車流量大而使其使用效果不彰。已於前期計畫在新生路至虎尾驛之間建置一處具示範性之優質人行空間,人行動線尚待南北延伸;糖廠經同心公園至虎尾鐵橋段則因路側閒置腹地寬度足夠,尚待整體改善。

待改善議題:

(1)市區段平面式人行道使用效果不彰

(2)市區內汽機車停車需求

(3)虎尾糖廠周邊人行空間整合之可行性

表8 虎尾鎮-中山路問題診斷

()虎尾鎮都市計畫範圍既有人行空間分布盤點

圖34 虎尾鎮都市計畫範圍既有人行空間分布盤點

二、北港鎮原道路具體說明

()市區重點道路現況調查:北港外環線

1.華南路(武聖夜市至北港國中段)

(1)計畫道路總寬:20m

(2)現況道路總寬:18m

(3)路面設計:雙向一快車道一混合車道(W:7.0m+路肩(W:1.5m

(4)使用類型:通學路廊、市區主要聯外道路。

(5)景觀綠化:本路段皆無植栽配置

(6)現況概述:本路段位於北港鎮外側,為主要環鎮道路亦是重要的聯外道路,經北港國中、武聖夜市到台糖量販,尖峰時刻車速快流量大,臨路多為開放空間,路肩兩側皆未設人行空間,僅劃設紅線。

圖35 華南路(武聖夜市至北港國中段)道路現況剖面圖

2.民生路(北港國中至義民路段)

(1)計畫道路總寬:15m

(2)現況道路總寬:12.5m

(3)路面設計:雙向混和車道(W:3.5m+兩側路肩(W:3.2~2.0m+單側人行道(北港國中段W:2m、南陽國小段W:1.2m)。

(4)使用類型:日常生活、通學通勤。

(5)景觀綠化:單側有大型喬木綠蔭佳。

(6)現況概述:北港國中校門空間已有足夠空間之人行廊道,惟連接至南陽國小後門空間人行空間縮小至1.2M加上現有喬木,實已難以行走,沿線車輛多為縱向停車,佔據路肩空間空間應用不當,另一側皆無人行空間道路緊鄰民房,不利孩童通學使用。

圖36 華南路(武聖夜市至北港國中段)道路現況剖面圖

()市區重點道路現況調查:市區內環線

1.大同路(仁和路至文化路段)

(1)計畫道路總寬:15m

(2)現況道路總寬:12m

(3)路面設計:雙向混和車道(W:3.5m+兩側路肩(W:2.5m)。

(4)使用類型:日常生活、通學通勤、市區主要聯外道路。

(5)景觀綠化:兩側皆臨民宅,皆無綠化植栽。

(6)現況概述:大同路為北側重要之交通道路,沿線多攤販聚集佔用及臨時停車問題,造成交通阻塞且道路景觀不佳,人、車使用量頻率高,應確實實施人車分流,避免產生安全疑慮。

 

圖37 大同路(仁和路至文化路段)道路現況剖面圖

 

2.共和街(博愛路至光明路段)

(1)計畫道路總寬:3.55m

(2)現況道路總寬:34m

(3)路面設計:混和車道(W:3.5m

(4)使用類型:日常生活、通學通勤

(5)景觀綠化:本路段未有綠化植栽。

(6)現況概述:以與博愛路交會口為起點,本路段為歷史古巷弄,假日時遊客眾多,目前鋪面空間已有施作,但鋪面狀況不佳,表面損傷情形多,且未有接續串連人行空間以致中斷於光明路交會口。

圖38 共和街(博愛路至光明路段)道路現況

3.中秋路(益安路至東興街段)

(1)計畫道路總寬:6.5m

(2)現況道路總寬:5.0m

(3)路面設計:混和車道(W:5.0m

(4)使用類型:日常生活、通學通勤

(5)景觀綠化:本路段未有綠化植栽。

(6)現況概述:以益安路交會口為起點,本路段為連接朝天宮及水道頭園區重要路段,目前居民停車後空間及難以會車,且未設有人行鋪面及街廓改善,以重要連接動線而言,發展潛力大。

 

()市區重點道路現況調查:核心軸線

1.中山路(民生路至朝天宮段)

(1)計畫道路總寬:15m

(2)現況道路總寬:15m

(3)路面設計:混和車道(W:3.5m+路肩(W:2)兩側人行道(W:2m)。

(4)使用類型:日常生活、觀光遊憩、重點軸線。

(5)景觀綠化:本路段皆無植栽綠化。

(6)現況概述:中山路路寬足夠,軸線筆直正對朝天宮,兩側攤販林立是重要觀光路線,全線皆有鋪面改善,但攤商補貨、遊客臨停情形嚴重,人行道皆被佔用形同虛設,仍未成為優質人行空間。

 

2.民主路(華南路至朝天宮段)

(1)計畫道路總寬:15m

(2)現況道路總寬:14m

(3)路面設計:雙向混和車道(W:3.5m+路肩(W:3.5m

(4)使用類型:日常生活、通學通勤、觀光遊憩。

(5)景觀綠化:本路段皆無植栽綠化。

(6)現況概述:本路段縱貫北港市區連接朝天宮是重點軸線,路肩寬度足夠但現都為店家停車、囤貨及道路臨停所佔用,實質人行空間還是須跨至快車道,嚴重影響安全,尤其假日人潮眾多,交通情況更是急需改善。

圖39 民主路(華南路至朝天宮段)道路現況剖面圖

3、厚生路(河堤道路至朝天宮段)

(1)計畫道路總寬:46m

(2)現況道路總寬:46m

(3)路面設計:混合車道(W:46m

(4)使用類型:日常生活、觀光遊憩。

(5)景觀綠化:本路段皆無植栽綠化。

(6)現況概述:本路段連接河濱停車場至朝天宮,路段寬度狹小,周邊大樓和商家林立,路寬4米,加上周邊居民曬衣、屯物空間更顯不足,目前僅適合機踏車及人行使用。

圖40 厚生路(河堤道路路至朝天宮段)道路現況剖面圖

 

()北港鎮都市計畫範圍既有人行空間分布盤點

圖41 北港鎮都市計畫範圍既有人行空間分布盤點

計畫內容

本計畫執行能尊重社區民眾的自主性,藉由串連社區資源,完備社區以人為本之街道機能,並輔導各社區居民對自然人文資源守護觀念,建構屬於虎尾鎮與北港鎮結合大眾運輸系統、自行車、步道的綠色路網,打造友善的環境資源守護網:

(一)建構友善人本交通系統

檢視市鎮核心區整體人行步道之現況使用情形,建構主要亮點公共空間的串連友善人行綠網,提出以人為本的道路使用觀念及無障礙空間的設計原則,提供安全便利的街道空間。

(二)推動綠色路網導向的生活

加強並且提升通學、通勤及休閒等生活機能,並串連市鎮的綠地空間,以營造一處能讓社區生活與街道空間共存共榮的優質景觀空間為首要目標,進而奠定永續生態概念之基礎,推動綠色交通工具使用(自行車、徒步),建立永續綠色生活新方式。

(三)減量設計美化市容

藉由廊道空間規劃設計,將雜亂景觀及過多設施物加以整頓,並藉由在地設計語彙強化虎尾地方意象,豐富市區之生活空間並突顯地方人文特色,增加地方認同感。

(四)強化在地文化凝聚地方意識

強化地方性的社區參與,串連宗教歷史建物區、生活住宅學區、糖廠、學區等市鎮內主要生活圈區,凝聚在地居民的情感與共識,並提出共同維護的管理機制,一同維護在地鄉土文化與地方產業演變的歷史軌跡及都市紋理,共同提升生活品質。

工程標的

一、虎尾街道系統網路建構

()規劃理念

虎尾鎮為目前雲林縣極具發展潛力之鄉鎮之一,也是重點歷史文化地區所在之處,隨著人口的成長與都市建設與擴張,建構屬於虎尾鎮的未來藍圖甚為重要。

於前期相關計畫中,由雲林縣政府發起之「雲林新門戶形塑—虎尾新舊城鎮整合」計畫即為透過整體考量並與地方共同合作,探討屬於虎尾的未來藍圖與生活想像。透過相關議題進行探討在地需求與問題,建構屬於虎尾的宜居城市生活紋理,包含文化休閒、人本環境、交通、產業、福利及生活品質,同時接應高鐵特定區及糖鐵復駛等計畫推進,描繪虎尾觀光新市鎮藍圖。

()整體規劃構想

1.休閒遊憩環鎮自行車綠網

利用既有停車空間盤點結論做虎尾鎮都市計畫區內汽機車停放空間的全盤規劃配套,利用主要鎮內主要聯外幹道與其周邊停車空間的整合,做停車的空間收納及車潮分流,於鎮內幾處中大型憩站作為鎮內綠色載具的轉換據點,如中山路虎尾驛、公安路停車場等做為市區自行車道之起迄點,並利用路面圖示標記引導遊客漫遊虎尾市鎮。外環道路較寬之路段則於臨水岸堤頂空間劃設自行車路線,並於沿線擇點設置休憩區搭配植栽綠美化,塑造點狀開放空間並提供適當遮蔭及補給等服務機能。

2.虎尾舊市鎮觀光網絡

分別以虎尾3+1館與糖廠文化、虎尾後山公園為虎尾鎮兩大主要遊憩綠廊核心環線,擴展市區南北向人行路廊向度,串連虎尾舊市區文化歷史及民俗風情之亮點特色景點,結合3+1生活園區周邊活動空間,以雲林布袋戲館為林森路與中山路人行空間之主要動線節點,並透過指標系統與連續動線引導遊客往北至虎尾後山公園圈區,往南至虎尾糖廠文化園區、虎科大學城等資源點,利用人行空間的連續性設計語彙,強化重要節點與周邊商業用地、學校機關用地等公共空間之關係,建立完整舒適具延續性的步行系統。

3.通勤通學無障礙生活路網

針對虎尾舊市區路幅窄小,評估並建置有效的路邊停車及既有停車場規劃,空出各路段人行空間,並檢視既有人行空間是否滿足使用需求,同時整合步道之桿件管線、街道傢俱等硬體設施,明確劃分人行空間與道路界線,建立市區內之友善人行路網。虎尾鎮內除了虎尾科技大學,亦有多所國高中及小學等,經現勘調查結果得知多處校園周邊均已建置通學步道,為有效提升鎮內徒步網絡,應逐步串連各通學廊道間之動線與無障礙空間,並適度開放校園空間,結合周邊社區需求利用綠帶之區隔性與生態性,分享綠色開放空間營造社區公園特色,進而組織虎尾鎮內的綠地基盤,營造綠意盎然之通學環境與寧靜無障礙的鄰里公共活動空間。

4.虎尾舊市區四季景觀路網

為強化虎尾核心區生活園區周邊空間意象與徒步舒適度,保留車道標準寬度為原則,盤點檢視道路兩側腹地可運用路幅,輔以「種樹築路」為串連路廊的選線原則,於路幅寬度大於1.5米處以設置人行道為主,無法執行獨立人行道段則以常綠喬木與開花喬木亦或是常綠低維管之開花灌木,利用現狀或點狀綠帶與遮蔭空間引導步行動線,期可逐步提升舊市區內之道路景觀美質,營造屬於虎尾鎮內舒適的景觀散步道。

圖42 虎尾街道整體規劃概念圖

()整體規劃構想圖

圖43 虎尾街道整體規劃構想圖

()虎尾規劃設計構想

1.環鎮自行車綠廊

(1)環境說明

虎尾鎮南北為嘉南大圳濁幹線及虎尾溪包圍,圳路防汛道路及沿溪河堤頂寬度足夠,緊鄰鎮內觀光遊憩資源點及河岸藍帶風光極佳,惟缺乏完善的空間規劃及引導系統。整合既有人行綠廊系統以及堤頂腹地空間延伸串接自行車遊覽支線,發展深度旅遊計畫,建構環鎮自行車綠廊系統,並依據不同路段環境現況差異,透過加鋪AC、道路標線及引導圖案等方式,配合沿線可用腹地營造綠帶及休憩空間,強化整個虎尾鎮的路廊完整性,提供更多元豐富的生活遊憩空間體驗。

圖44 環鎮自行車綠廊環境說明

(2)構想建議

以專用道路廊概念做為自行車道選線方式,避開省道、縣道或交通流量大的道路,評估既有路線兩側道路、圳路或堤頂空間作為改善替選路線,提供一條相對安全且舒適的自行車道。

最佳的自行車路網應優先以自行車專用道之概念設置,以達到老少咸宜闔家同遊之目標。而自行車專用道之路網應盡可能形成一環狀路線並串連地區景點,以避免原路返回產生之單調感。

建議沿嘉南大圳濁幹線圳路及虎尾溪堤岸藍帶空間沿線配合低交通流量道路共用道串連完整的自行車道路廊網絡。

環狀路網應於適當距離固定設置休憩設施及指標系統。

(3)執行計畫

綠色載具接軌

現況概述:依既有停車空間的盤點及目前鎮內道路的交通流量診斷,現況未做完整的停車規劃,主要的觀光遊憩圈區及主要聯外道路接有交通阻塞問題,以及民眾停車習慣皆未有效管理規範,多有機車停放佔用人行道問題。

發展策略:

停車動線規劃:聯外道路為影響停車規劃動線系統中很重要的一項,完善的交通運輸網連結應考慮停車場周邊道路現有的交通狀況,並配合停車app 軟體及指標系統,有效引導停車動線,擴大停車服務的輻射範圍,舒緩鎮內交通阻塞、提升觀光效益。

自行車租賃及服務點:以停車周邊的觀光服務據點為YouBikeoBike 等公共腳踏車租賃系統服務的綠色載具轉乘節點,提供有效率的載具無縫接軌服務。

嘉南大圳濁幹線圳路自行車道

現況概述:防汛道路已有部分路段已完成道路劃線自行車道,部分路段則為礫石土路,造成動線斷點,遇雨有水灘淤積問題。

圖45 嘉南大圳濁幹線圳路自行車道模擬影像

發展策略:

․評估足夠公有腹地且交通流量低處,利用既有水圳及大排,規劃設置自行車專用道,增設綠帶、休憩點及指標與指示標誌等。

․自行車引導圖案配合固定距離之指標、里程標與休憩點設置,串連自行車道支線路網。

虎尾溪堤頂自行車道

現況概述:串連虎尾糖廠自行車道系統,銜接沿途具當地特色的賞景據點,形成一條結合人文景觀與田園風光的生態綠廊。

發展策略:

․以植栽軟化現有河堤生硬鋪面,增加綠覆率及並提升景觀美質。

․利用沿線河岸腹地設置小型休憩空間,提供座椅及簡易遊憩設施。

․生態解說牌誌,作為遊客民眾認識自然生態之場域。

․河堤可於每20公尺於鋪面下方設置涵管,作為兩側生物穿越通道,避免阻斷生物穿越堤防。

圖46 虎尾溪堤頂自行車道模擬影像

2. 3+1館與糖廠文化園區(優先執行工程)

(1)環境說明

高鐵及客運為虎尾地區長途短程南來北往的重要公共交通工具,相關公共運輸(台西客運)等接駁工具皆以虎尾舊市區作為轉運點之一。其中3+1館園區為虎尾主要商圈活動、行政機關與歷史文化建物所在地,更因特殊文化創意與舊市鎮之民俗風情,使虎尾鎮成為雲林重要的新門戶場域。目前虎尾3+1生活圈區周邊皆已於先期計畫規劃完成人行步道,包含林森路3+1館周邊、中山路沿虎尾糖廠外側,以及德興路至天后宮。然而雲林布袋戲館及雲林故事館周邊人行空間雖重新規劃不久,卻因無實體分隔使用者之步行空間,使道路兩側原人行徒步空間多為汽機車違規停車所佔用,致使用品質及效益不佳。

(2)構想建議

以虎尾3+1館、虎尾糖廠及虎科大學成為重點圈區,擬定系統性的路網串連線性空間、強化地方場域之景觀意象並且銜接周緣綠網為主要目標。

為強化核心環線之人行服務機能及與周邊住宅區或商圈之動線連結性,針對其平行道路及垂直道路,進行既有及潛力人行空間之改善及串連,以拓展安全步行空間之輻射範圍,建立核心區之人行路網。

以減量概念進行空間美化,將不必要或可改造之街道設施進行檢討並移除。在規劃同時適當與景觀設施及植栽配置進行整合,圍塑空間特色。

建構連續性的林蔭街道系統,加強線性空間對外來客與在地人的多樣服務機能,提高空間使用效率,塑造地方特色。

人行空間規劃時,將機車停放空間納入考量以提供臨停(機車彎),減少任意停車之情形。同時為營造舒適徒步空間,除硬體設施,更需配合相關維護管理策略。

延伸既有基地範圍內林森路一段、中山路、民主路、文化路等人行空間,圍塑出環狀步道系統,並透過騎樓整頓及人行專用道等手法,建構完整的人行徒步空間。

(3)執行計畫

虎尾3+1館(林森路、復興路):

現況概述:虎尾市區道路主要以林森路145線道為主要幹道,其周邊橫向及縱向道路則為其聯絡網絡,平均路幅寬度約在10公尺。其中又以復興路緊鄰雲林布袋戲館為紓緩交通之機能性車道,現況已為綠蔭扶疏的景觀車道,並於布袋戲館後方設有單側人行空間,提供步行亦為串連館前館遊憩空間整合之潛力動線,然景觀大道之塑造尚待延續。

圖47 虎尾3+1館(林森路、復興路)環境說明

發展策略:

․拓展虎尾3+1館空間關聯性之範圍,打造布袋戲館前、後院之亮點人本環境,建立虎尾核心區域之人行路網。

․整合既有街角口袋空間(如新興路口藝術轉角廣場),透過空間再生及鋪面整合計畫,增添在地特色文化元素,塑造地方空間特色,提高市區空間的使用效率及預期效益。

․針對雲林布袋戲館周緣現有實體分隔人行道擬定有效之維護管理計畫,並配合周邊商業空間進行騎樓整平計畫及無障礙人行使用空間為原則,平順銜接既有人行空間。

․增加步行空間生態綠美化效益,整合現況連續綠帶空間,交錯栽植灌木或草花,營造虎尾3+1館花園綠廊散步空間。

虎尾糖廠文化園區(中山路、民主路):

現況概述:現況停車佔用車道空間嚴重,除中山路緊貼虎尾糖廠外圍牆已建置好單側人行綠帶空間,其餘路段皆造成沿線人車爭道問題,整體空間感壅塞,與糖廠連結性低。

圖48 虎尾糖廠文化園區(中山路、民主路)環境說明

發展策略:

․與糖廠協調開放新生路與中山路交叉口部分開放綠地空間,將舊有糖廠製糖設備(酒精窟、廠房等)重新活化再利用,打造生態景觀池,作為虎尾鎮市中心大型公共開放綠地空間。

․落實中山路停車規範,將現況道路彩色瀝青及壓花地坪鋪面刨除併重新舖設瀝青。

․為串連民主路現況通學步道的斷點,以交通鄰近區的規劃概念,與虎科大進行校內外停車空間協調,運用學校的腹地空間規劃路外停車,提供足夠的停車需求,讓出人行空間。

虎科大學城(文化路、中正路)

現況概述:文化路車道皆為前期施作之連鎖磚鋪面,路幅寬裕,可重新規劃更有效率的虎科大校區內路外停車規劃,以及水平向路邊停車格劃設,釋出更多的人行腹地空間,以打造大學城的交通寧靜區。

發展策略:

․確認虎科大學城周邊都市計畫道路路寬,進行主要道路文化路至中正路的管線共構規劃,同時整合現有桿件,釋出完整的通勤通學人行空間。

․與虎科大進行校區停車空間釋出協調,並於車道路肩腹地劃設水平向路邊停車格,規劃有效率的校區內外停車規劃。

․將車道現況連鎖磚鋪面挖起清洗作為周邊新設人行道鋪面回收利用,並於車路鋪設瀝青鋪面,打造大學城的交通寧靜區。

 

3.虎尾大崙腳公園核心環線

(1)環境說明

大崙腳為虎尾古地名之源,取清朝時期沙崙地理形貌之特徵,過去於不同歷史世代與社會有不同開發考量,後隨著人口移入、發展成街庄,周圍的沙崙漸漸剷平、造房闢田,最後只剩目前大崙腳公園,其餘部份則成了墓地。民國56年,虎尾鎮公所編列經費,與扶輪社、獅子會等團體協助,把原始荒廢的沙崙地變成公園,命名「大崙腳公園」,是為虎尾頗具文化歷史堆疊、文化地景與居民生活密切相關,為當地社區老人深刻的生活記憶、在地的生活的綠洲。

(2)構想建議

保留現有沙崙文化地景及其周邊巷弄紋理,初期以環境整理及路面鋪面改善為主要工項,後續輔以重點歷史建物整建閒置空間活化的手法,增加虎尾在地歷史背景遺物之附加價值及文化記憶傳承。

文化景觀路廊可提供做為文化展示功用,未來可作為地方文史團體的展示藝廊,翻轉原本的昏暗印象,成為虎尾城市藝術光廊。

保留現有寬裕人行空間,平時可做為自行車專用道與人行散步道共構的人本環境,亦可作為虎尾假日市集活動核心徒步區。

(3)執行計畫

大崙腳文化景觀廊道(水源路)

現況概述:集結虎尾老水塔、涌翠閣、文學步道、虎尾操場、運動公園等對在地具特殊記憶的資源,屬虎尾鎮的休閒文教區,除文化地景保存外,大崙腳公園內綠樹成蔭,為在地居民休憩乘涼好去處。

圖49 大崙腳文化景觀廊道(水源路)模擬影像

發展策略:

․作為在地過去的重點歷史演替重點圈區,透過建置指標系統及特色路口意象,整合虎尾鎮的綠廊系統,組織資源點,塑造虎尾深度旅遊廊帶。

․運用連續綠帶栽植常綠喬木,擬以虎尾鎮後山景觀綠色隧道的目標,同時改善現況獨立樹穴造成喬木板根隆起問題,提供舒適的林蔭散步道空間。

通勤通學綠廊(明正路、東明路、光復路)

現況概述:沿線經過虎尾鎮內主要行政單位(雲林地方法院、虎尾鎮公所、虎尾鎮立圖書館)及學校(虎尾國小、虎尾農工、東仁國中、虎尾高中、大成商工、平和國小),皆有建置部分實體分隔人行空間,為部分動線斷點及無障礙坡道尚未串接完整,人本環境效益有限。

圖50 通勤通學綠廊(明正路、東明路、光復路)環境說明

發展策略:

․串連既有學校周緣的通學步道以及行政機關周邊的人行步道,銜接斷點路段,並於路口街角空間設置無障礙坡道,打造連續性的線性步道空間。

․將前期設置的獨立樹穴依現況空間分配,重新配置連續綠帶,建議可分段栽植四季不同變化的開花橋、灌木,作為進入虎尾鎮市中心的迎賓景觀大道。

․與學校及行政機關進行公共空間使用腹地的協調,將現況管線做共同管溝整合、指標系統及制式排、路燈等桿件做共桿整合,以達設施減量之效益。

 

二、北港街道系統路網建構

()規劃理念

北港擁有豐富的人文歷史資源,由明清時期顏思齊率領漢人入港開拓帶來商業活動,爾後建有地區信仰中心的佇立,而經歷北港溪的自然變遷,地方繁榮漸由盛轉衰;日治時期興建北港製糖所並拓展糖鐵運輸路線,建造復興鐵橋,糖業又為北港帶來另一個繁榮時期。此外,北港亦是全台重要的信仰中心,自清代以來朝天宮已經是香火鼎盛,頗富盛名之廟宇,加上日益便捷交通及遍佈北港各地的寺廟,更加確立北港宗教市鎮的地位,因此在建構北港人本路網之前,先探究其文化脈絡,從中發掘其文化意涵,進而實踐在人本路網計畫之中,為北港豐富的文化資源,發揮錦上添花之作用。

()整體規劃構想

本案所推行的「人本交通」是以人為本位的交通系統之規劃管理,其以營造安全、友善、可靠、舒適、健康的永續交通環境為目標;而人本概念中的人行空間營造則強調一個完善的市區人行系統除需具備安全、連續、便捷的步行動線連結體系外,應兼具串連活動據點、增加都市景觀、生態綠化、都市防災等功能。同時依循北港聚落之文化脈絡,以「祭祀圈」之概念,將地方生活圈作為區域改善基礎,配合市區閒置空間再利用的改善計畫以及歷史景點,透過不同層次的人行系統,逐步建構北港市區人本網絡。

1.建構多層次的人行系統

北港市區的發展是以朝天宮為中心,漸次向外發展,依此特性將朝天宮作為發展核心,透過不同層次的人行系統,逐步建構北港市區人本網絡。再結合即將活化再利用的北港糖廠及已開放使用的自來水園區。以此範圍作為核心發展區,建構北港外環線、市區內環線以及核心軸線綠廊系統,改善現有人行空間,增加使用機能,並提供安全且多樣性的人本路網,同時也是親子闔家同樂休閒或社區長者悠閒散步的理想廊道。

2.發掘文化資源,發展在地特色亮點

北港鎮是臺灣的信仰中心,豐富且多樣的宗教文化是北港的一大特色。可將這些資源加以梳理,運用規劃手法充分整合現有資源,並以說故事方式,將地方文化帶入其中,創造出故事文化廊道。同時結合學校、聚落與環境教育,突顯北港宗教文化與空間型態的獨特性,使居民以該地的文化特色為榮譽心,增加民眾向心力。並藉由步道上安排休憩解說空間,使民眾熟悉鄉土文化與在地的故事,也讓往來外地遊客可更深入的認識北港地方文化。

3.整合自行車路網提升生活便利

藉由本案所發展出的地方特色,將路網系統延伸至特定區各重要公共空間,並與現有自行車路網接軌。透過自行車路網串連至虎尾,向南則可接至嘉義自行車道。將此概念逐一實現,透過自行車道路網串連各重要鄉鎮,提昇區域間交通的易達性。

4.營造適地適性休憩景點

營造一處能讓在地生活與地方文化共存共榮的優質景觀空間為首要目標,透過先期的調查,針對雲林地區的休閒生活型態及現有景點加以分析,進而提出適合本區發展的模式,並藉由觀光與行銷手法,將地方再造的故事推上全國甚至國際舞台。

5.以永續手法營造環境

現代追求環境永續及生態城市、健康城市等理念,已成為顯學。在面對北港悠久歷史及濃厚的宗教文化下,如此的環境應審慎考量手法之適切性,除遵循「環境調適」、「生態保全」、「設施友善」、「綠色休閒」、「軟體配套」等五大面向外,同時要考量「整合文化」及「社會遺產」,如此才能隨著城市的進步創造更多環境價值。

圖51 北港街道整體規劃概念圖

()整體規劃構想圖

 

圖52 北港街道整體規劃構想圖

()北港規劃設計構想

1.北港外環線

(1)環境說明

因應北港朝天宮700萬人次觀光人潮大量停車需求,於外圍區域做停車規劃。未來北港糖廠將活化再利用,將成為另一重要景點。而目前在河堤已建置翡翠綠堤運動步道,北側則利用舊有糖鐵路廊建置了自行車專用道及跨橋,可與河堤步道作銜接。

(2)構想建議

以交通轉運區域為主軸進而擬定「北港外環觀光休閒路網」,使外地遊客在停車後能有完善人行空間及導引系統進入北港市區,強化休閒路網的地方景觀意象並且銜接北側南端之其他生活圈為主要目標。

人行空間規劃時,將汽機車停放空間納入考量以提供臨停。

配合相關維護管理策略解決民生路及華南路道路汽機車及自行車長期違規佔用停放問題,避免停車佔用等亂象,營造舒適徒步空間。

整合民生路及華南路沿線公有空地,規劃成汽機車停車空間及休憩空間。

(3)執行計畫

民生路

現況概述:民生路為北港南側的東西向聯絡道路,除了7m之混和車道,兩側仍有2.5m路肩,除學校及自來水路設有人行道外,其餘路段皆無路廊系統,且缺乏有效停車規範,整體徒步品質不佳,易發生人車共道之亂象。

圖53 民生路環境說明

發展策略:

․針對現有人行空間加強維護管理,提出汽機車及腳踏車停放之配套措施。

․結合人行道建置計畫,運用既有可用路肩範圍,連結學校及自來水廠的人行動線。

․利用人行道與建物間之柱角空間設置微型綠帶空間,栽植灌木草花,並間隔510m 栽植一中型開花喬木,營造廊道之四季意象。

華南路

現況概述:華南路為台19線其中一段,北港重要的聯外道路,車流量大。道路寬度約為18m,除了15m之四線車道,兩側路肩約12m不等,全線皆無人行空間。

發展策略:

․針對道路用地清查,利用原計畫道路寬度來爭取兩側人行空間。

․與台糖及學校單位協商,退縮圍牆增加沿線腹地,作為路邊停車空間及休憩空間。

․重要路口處設置行人穿越號誌及穿越導引標誌,提升行人安全。

․延伸兩端既有人行道路線,透過平面人行系統與糖鐵綠廊及翡翠綠堤運動步道構成北港外環觀光休閒路網。

圖54 華南路糖鐵綠廊改善模擬影像

翡翠綠堤運動步道

現況概述:為北港溪河堤,現況設有堤頂人行空間,寬度約為4米,多為當地居民晨昏運動的場所。現有女兒橋及北港觀光大橋跨越北港溪,後者可接至新港。目前舊復興鐵橋正在修復,未來可與新港糖鐵綠廊接軌,沿著北港溪河堤往北可至虎尾,未來將是北港重要的聯外路廊。

發展策略:

․現有路廊設施完善,惟路徑過於均質缺乏變化,可於重要景點處設置觀景解說平台,增加廊道空間的故事性,並提供休憩停留之空間。

․沿線缺乏遮蔭設施,夏季氣溫炎熱較不適合長時間行走,建議沿線可設置簡易廊架並種植爬藤植物,提供綠蔭並增加廊道色彩性。

․跨越堤防引道多為階梯形式且為數不多,應於重要節點處增設引道並以無障礙坡道為主,以提昇便捷性。

 

圖55 翡翠綠堤運動步道環境說明

1.市區內環線

(1)環境說明

北港聚落經北港溪河道變遷發展是蜿蜒道路至日治時期築堤束水後,透過市街改正而有現今的道路系統,遂成為北港重要交通幹道,部分舊有巷弄保有空間的多樣性及親切尺度,時至今日仍是在地居民日常生活廊道。

圖56 現有巷弄鋪面型式多樣

(2)構想建議

北港的巷弄空間扮演多樣性角色,包含生活通廊、文化資產廊道、防火巷、休憩空間及都市生活介面等,建議透過分期階段性營造,整合鋪面系統、管線共管、指標導引、路口穿越、景觀改善及休閒加值,建構朝天宮周邊生活路網。

環狀路網系統應以在地居民為主要考量,可依實際調查需求逐步增加環圈數,成為北港地區完善的生活路網。

整合沿線既有開放空間(如顏思齊紀念碑、義民廟、自來水廠)及公有閒置空間,塑造地方空間特色,提高市區空間的使用效率。

透過人本環境營造計畫,初步建構沿線之人行徒步綠廊,於長期計畫逐步實行沿線閒置空間改善,進而塑造貫串北港之帶狀開放空間,成為居民運動休憩走廊及城市生態棲地。

因環狀路網系統龐大,途經多條巷弄及道路,在初期規劃階段時,茲就廊道空間性質作為分類,其分類說明如下。

(3)執行計畫

巷弄空間(路寬4米以下)

現況概述:現有巷弄空間使用率高,許多路段經在地居民整理,形成獨具風格的巷弄空間,然而部分路段也已作舖面改善,唯因鋪面形式多樣,使整體步行空間缺乏自明性。

發展策略:

․建議將鋪面及指標導引系統形式統一,利用在地語彙來加強廊道自明性。

․沿線應維持基本路寬,在道路之外如有腹地則可設置街道家具提供休憩,同時也成為地方居民交流空間。

․過去的巷弄空間皆有其生活機能性,如打鐵街、橫街及賜福街等,可就其歷史意義加以闡述,並適度轉化其機能語彙,讓巷弄空間更富趣味性及特色。

圖57 東勢街(4米)巷弄空間改造模擬影像

一般道路(路寬48米)

現況概述:為使環狀路網連結性更加完善,利用主要道路(中秋路、彌陀街、益安路、信義路、光明路、文化路及公民路等)加以串連。因應路幅窄而無區分其使用空間,道路與周邊住宅商店關係密切,部分道路為無劃線混和車道,車流量低,以人車共道為主較不利於徒步使用。

發展策略:

․以維持基本道路安全寬度為原則,透過道路空間整頓,規劃出人行空間,其廊道形式以無高差之鋪面設計為主,保有道路使用之彈性。

․計畫執行與擬定過程應妥善與在地商家居民溝通協調,並進一步將使用者融入計畫中,成為長期經營管理者。

圖58 一般道路(路寬4~8米)現況

圖59 中秋路(4~8米)巷弄改造模擬影像

大型道路(路寬8米以上)

現況概述:主要利用的道路有民生路、大同路及文化路,多為7m雙向車道,兩側路肩腹地依周邊住宅商家使用情況而介於1.53m不等,全部路段皆無人行空間,部分道路空間亦有佔用情形,不利於徒步使用。

發展策略:

․針對道路用地作清查,利用原計畫道路寬度來爭取兩側人行空間,並提出汽機車及腳踏車停放之配套措施。

․利用人行道與建物間之柱角空間設置微型綠帶空間,栽植灌木草花,並間隔510m栽植一中型開花喬木,營造廊道之四季意象。

․重要路口處設置行人穿越號誌及穿越導引標誌,以提升行人安全。

圖60 大型道路(路寬8米以上)現況

3.核心軸線

(1)環境說明

北港市街自清初就以形成,從光緒二十年(1894年)《雲林縣採訪冊》的記載可窺見當時的街道型態「北港街東、西、南、北共分八街,煙戶七千家」。而這些街道正是以朝天宮為核心所衍生出來的十字型街道,橫貫北港核心,串連北港生活場域及周遭人文歷史空間,是老一輩居民孩提時期的重要生活場景共同記憶,步行其間亦可以發覺北港的歷史脈絡演替。

(2)構想建議

整合沿線既有開放空間(如顏思齊紀念碑、義民廟、自來水廠)及公有閒置空間,藉由空間再生及整合計畫,塑造地方空間特色,提高市區空間的使用效率及預期效益。

沿線可導入地方文史資訊,凸顯在地文史,並強化街道特色。

路線沿途配合可用腹地空間,加強植栽綠化,提供遮蔭、環保、及美觀,強化北港綠色基盤線性網絡,並達成步道規劃目標的方便性、舒適性及吸引力等指標。

與環線系統串連,同時串連其他特色生活圈,成為北港市區區域性網路。

本計畫影響層面甚廣,需擬定完善的配套計畫,成立社區工作室,定期與地方居民解說討論及溝通,務使設計能貼近在地需求,並深入地方邀請民眾一起參與設計。

(3)執行計畫

中山路

現況概述:中山路原名宮口街,是前往朝天宮重要道路,其路寬約為12m雙向車道,兩旁商家林立,兩側路肩腹地依周邊住宅商家使用情況而介於1.53m不等,部分道路空間亦有佔用情形,較不利於徒步使用。每逢重要節日及祭典則實施全段封路,作為活動場所。道路鋪面幾經變動,現為石板鋪面。

圖61 中山路現況

發展策略:

․加強汽機車管理措施,並於適當位置設置臨停上下貨區。

․本路段沿線均無騎樓設施,建議可在沿建築邊緣設置出挑遮棚,提供遮蔭遮雨空間。

圖62 中山路徒步區改造模擬影像

民主路

現況概述:民主路是北港市區內東西方向聯絡道路,前身為打鐵街及橫街,路寬約為12m,扣除7m之雙向混和車道,餘路肩包含水溝寬度各約2.5m。沿線建物緊鄰馬路,部分路段有騎樓設施。本路段經過朝天宮及顏思齊紀念碑後接至南北向的台19線,現況除騎樓空間可提供行人行走外,沿線並無設置人行道,且無綠蔭喬木之設置。

發展策略:

․不縮減既車道路寬,利用既有路肩及其兩側腹地,設置雙側人行專用道,兩側同時考量設置汽機車停車空間。

․此路段為過去的打鐵街及橫街,可在沿線設置老街文史解說設施。

․利用人行道與建物間之柱角空間設置微型綠帶空間,栽植灌木草花,並間隔510m栽植一中型開花喬木,營造廊道之四季意象。

․因路幅寬度較窄,綠帶須配合人行道空間於設計間距內共道分段設置,形成不連續樹穴,同時配合留設靠路側之停等空間。

 

仁和路

現況概述:仁和路為過去的蜊仔街,路寬約為12m雙向車道,兩旁建築林立,兩側路肩腹地依周邊住宅商家使用情況而介於1.53m不等,部分道路空間亦有佔用情形,較不利於徒步使用。

圖63 仁和路現況

發展策略:

․縮減既有車道路寬,利用既有路肩及其兩側腹地,設置雙側人行專用道,兩側同時考量設置汽機車停車空間。

․綠帶配合人行道空間於設計間距內分段共道設置,為不連續樹穴設置,同時應留設靠路側之停等空間。

 

4.厚生路空中廊道

(1)環境說明

目前來北港的遊客多將車輛停放在東側河濱停車場,再跨越河堤由厚生路到達朝天宮。現有厚生路寬僅約4米,平時住戶多將汽車停放在家門口,使原有車道更加狹窄,行人常與車爭道,險象環生。而在厚生路上靠近朝天宮段,有一棟公有大樓,目前有計畫一二樓部分將規劃成文創空間,未來將可成為北港具有潛力的資源點。

圖64 厚生路現況

(2)構想建議

結合河濱停車空間、翡翠綠堤運動廊道及公有大樓,以空廊形式連結三者,產生立體交錯動線提升行人安全及行進的樂趣。

空中廊道立柱型式採雙柱系統,保留地表原有車道寬度,並將人行橋面高程設在4.5~5.0公尺高,寬度控制在2公尺寬左右,確保下方路面採光及通風性。

原有巷弄空間狹小,大型車輛不易進出,可利用空中廊道下方空間,整合管線、照明系統及消防設施,提供巷弄舒適安全之空間。

沿線可於節點處設置小型休憩空間,可供3~5人日常休閒聚會之用,同時結合公有大樓,將出入口設置在大樓內部,提升大樓空間的人潮。

一、第一期施作範圍

()虎尾3+1館周邊人本環境改善設計構想

為提升虎尾林森路3+1 生活圈區周邊人行服務機能,建構友善的人行徒步環境並串聯完整的步行系統,實為虎尾舊市區未來發展基礎,同時亦有利於市區公共交通系統妥善穩定發展,並以林森路3+1 館為虎尾鎮人本環境改善核心區域,並以其周邊人行步道動線串聯及人本環境改善作為優先細部規劃設計內容。

圖65 虎尾3+1館周邊人本環境改善全區配置圖

1.亮點櫥窗-虎尾重要意象街道(林森路)

(1)現況環境說明

高鐵及客運為虎尾地區長途短程南來北往的重要公共交通工具,相關公共運輸(台西客運)等接駁工具皆以虎尾舊市區作為轉運點之一。其中3+1館園區為虎尾主要商圈活動、行政機關與歷史文化建物所在地,更因特殊文化創意與舊市鎮之民俗風情,使虎尾鎮成為雲林重要的新門戶場域。

目前虎尾3+1生活圈區周邊皆已於先期計畫規劃完成人行步道,包含林森路3+1館周邊、中山路沿虎尾糖廠外側,以及德興路至天后宮。然而雲林布袋戲館及雲林故事館周邊人行空間雖重新規劃不久,卻因無實體分隔使用者之步行空間,使道路兩側原人行徒步空間多為汽機車違規停車所佔用,致使用品質及效益不佳。

圖66 林森路一段-雲林布袋戲館至雲林故事館段現況平面、剖面圖

圖67 虎尾重要意象街道(林森路)現況環境說明

規劃路段總長:約200公尺

計畫道路總寬:15公尺

景觀綠化:雲林布袋戲館側沿線栽植喬木,合同廳舍側數處設置獨立植栽槽栽植灌木,另有一街角綠地(聖名公園)。

現況停車問題:汽機車自行車多停放於人行道或路肩,缺乏妥善規劃管理。

(2)設計構想:

以虎尾舊市區為核心進而擬定「虎尾3+1館生活圈園區」,以系統性串連周邊線性空間、強化地方場域之景觀意象並且銜接周邊其他生活圈為主要目標。

為強化虎尾3+1館生活圈區之人行服務機能及與周邊住宅區或商圈之動線連結性,針對其平行道路及垂直道路,進行既有及潛力人行空間之改善及串聯,以拓展安全步行空間之輻射範圍,建立核心區之人行路網。

以減量概念進行空間美化,將不必要或可改造之街道設施進行檢討並移除。

在規劃同時適當與景觀設施及植栽配置進行整合,圍塑空間特色。.

建構連續性的林蔭街道系統,加強線性空間對外來客與在地人的多樣服務機能,提高空間使用效率,塑造地方特色。

人行空間規劃時,將機車停放空間納入考量以提供臨停(機車彎)。汽車使用則協調基地周邊可提供停車機能之單位,於使用需求較高時段供以利用,減少任意停車之情形。同時為營造舒適徒步空間,除硬體設施,更需配合相關維護管理策略。

延伸既有基地範圍內林森路一段及周邊道路(公安路及復興路)人行空間,圍塑出環狀步道系統,並透過騎樓整頓及人行專用道等手法,建構園區人行徒步空間,以建立完整步行路網。

(3)執行方案:

林森路靠雲林布袋戲館至故事館段將以連續綠帶取代現況獨立樹穴,同時保留既有人行道寬度並維持現有高程,以實體分隔明確區分出車道、綠帶及人行空間,僅於行穿線、館舍出入口及候車空間留設無障礙通道,配合機車禁停管制,還於館前完整連續的人行空間。整合現況站牌桿件將其遷移至綠帶,同時錯開林森路道路兩側客運候車位置,提供舒適的候車空間亦減緩交通打結問題。

(4)林森路一段細部配置圖:

圖68 林森路一段細部配置圖

2.樂點軌跡-虎尾故事走廊(公安路)

(1)現況環境說明:

虎尾3+1館生活圈區地處虎尾舊市區核心地段,除145縣道外,其周邊南北縱向道路皆需做道路空間使用的整合以解決此地段汽、機車臨停佔用人行道之亂象,以紓緩林森路段尖峰時段之交通阻塞問題。同時為滿足在地居民辦公臨停,以及假日外地遊客走訪虎尾市區的停車需求,於雲林布袋戲館及雲林故事館之間的公安路段之道路斷面設計整合於本計畫範圍內,其規劃定位更為重要。

公安路街廓尺度小且路幅較窄,周邊建築與道路關係為緊密相連,雖騎樓空間為因應台灣生活型態所產生之潛力步行空間,然部分騎樓均被商家佔用,不利於徒步串聯使用。為明確指引人行及車型動線整體規劃,需妥善利用林森路段與公安路的動線連續關係,以串聯交界於兩路段間之遊憩空間(虎尾3+1館),滿足其對停車空間、休閒遊憩空間需求。

圖69 公安路現況平面/剖面圖

圖70 虎尾故事走廊(公安路)現況環境說明

規劃路段總長:約120公尺

計畫道路總寬:10公尺

景觀綠化:林森路到復興路口沿線栽植喬木,於公安路停車場則有一街角公園列植常綠喬木。

現況停車問題:道路兩側轉彎處皆已劃設禁停紅線,然偶有貨車進出貨臨停佔用,除京城銀行前廣場私人停車空間外,另有一公有委外經營公安路收費停車場,提供87個小客車停車位。

(2)設計構想:

針對核心街區路幅較窄之住商業地段,將徒步串連動線拉至水溝及路肩的腹地空間,並與居民、商家協調,共同改善並營造友善的步行空間。

透過友善街區人行路網的建構,以現況交通流量較高、商業活動較為頻繁之範圍進行步行空間及改善,包含路口轉角的行穿線及無障礙空間等基礎人本環境設置,以及單向人行道的建置方案,提升環狀人行友善步行空間之使用效益。

公安路緊鄰住商混合生活圈,其周邊包含特色景點(虎尾3+1館)、綠地空

間(聖名公園)。因此透過友善徒步動線佈設,建構友善街區系統。除可串聯林森路3+1生活園區,未來更可嘗試往北銜接水源路至虎尾涌翠閣及虎尾公園(虎尾公園休憩區)的文化故事走廊,建立具在地生活與文化特色之路網。

沿途配合街角公園腹地空間,加強植栽綠美化,提供遮蔭及美觀的視覺體驗空間,強化虎尾鎮綠色基盤線性網絡,達成步道規劃目標的方便性、舒適性及吸引力等指標。

結合在地文化元素,提升虎尾在地文化特色,藉由故事廊道的設計概念,將道路側人行徒步空間作為3+1 館文化體驗空間轉換的引導,增添人行步道的趣味性。

(3)執行方案:

維持現有車道寬度,靠布袋戲館側以現有人行空間作改善,臨故事館側則以連續綠帶取代現有獨立樹穴,增加根系生長空間,創造連續綠帶。同時兩側均設置實體分隔以間隔人行、綠帶與車行空間。靠布袋戲館側部分路段因現有建築緊鄰馬路,實無腹地可作人行空間使用,因此本次工程僅改善現有鋪面平整度為主。

 

圖71 公安路人行道串聯視覺模擬圖

3.悠遊綠廊-虎尾林蔭散步道(復興路)

(1)現況環境說明:

圖72 復興路現況平面、剖面圖

虎尾市區道路主要以林森路145線道為主要幹道,其周邊橫向及縱向道路則為其聯絡網絡,平均路幅寬度約在10公尺。其中又以復興路緊鄰雲林布袋戲館為紓緩交通之機能性車道,現況已為綠蔭扶疏的景觀車道,並於布袋戲館後方設有單側人行空間,提供步行亦為串聯館前館遊憩空間整合之潛力動線,然景觀大道之塑造尚待延續。

線性空間的環境營造,除可強化其引導性角色,亦助於提升道路整體空間品質與特色。在道路周邊腹地容許情況下,可進一步結合周邊街角口袋空間,建構計畫範圍內外的綠色網絡,提供賞心悅目的開車環境及步行空間,透過植栽打造四季特色城市綠廊。

圖73 復興路現況環境說明

規劃路段總長:約130公尺

計畫道路總寬:10公尺

景觀綠化:沿線栽植喬木,於雲林布袋戲館後方設有植栽槽栽植灌木,公安路停車場內四周栽植落羽松。

現況停車問題:道路兩側已劃設禁停紅線,然仍有機車停放佔用人行步道空間,以及公安路停車場提供小客車停車空間。

(2)設計構想:

強化虎尾3+1館周邊人行服務機能及與周邊住宅區或商圈之動線連結性,針對雲林布袋戲館後方進行人行空間之改善及串聯,藉以拓展區內空間關聯性之範圍,打造布袋戲館前、後院之亮點人本環境,建立虎尾核心區域之人行路網。

整合復興路沿線既有街角口袋空間(如新興路口藝術轉角廣場)及部分畸零閒置空間。透過空間再生及鋪面整合計畫,增添在地特色文化元素,塑造地方空間特色,提高市區空間的使用效率及預期效益。

因應現況機車停車空間需求,進行周邊人行空間規劃時,以不影響車道淨寬為前提,將機車停車格以斜向停放空間做停車空間規劃,或配合公安路停車場周邊現況可運用空間增設機車停放空間,並納入相關管理機制考量,以滿足停車需求。

串聯虎尾3+1館生活圈區前後站步行空間,進而改善周邊景觀意象,並透過整併地下化現況電箱佔用人行道空間的設施,以從館前沿公安路至復興路串聯為環狀路網為主要目標。

針對雲林布袋戲館後方現有實體分隔人行道擬定有效之維護管理計畫,並配合周邊商業空間進行騎樓整平計畫及無障礙人行使用空間為原則,平順銜接公安路至復興路之人行空間。

沿線緊鄰公安路停車場,為增加步行空間生態綠美化效益,建議可以整合現況停車場周邊的連續綠帶空間,以及雲林布袋戲館後方植栽槽,交錯栽植灌木或草花,營造虎尾3+1館後花園綠廊散步空間。

保留現有車道瀝青混凝土鋪面,並車道兩側人行空間界線作整合平順銜接,作為虎尾3+1館周邊社區假日市集活動核心徒步區。

(3)執行方案:

維持現況車道淨寬,將停車場的綠帶打開並新設人行步道,同時改善靠布袋戲館側之鋪面,沿線則依現有紅線規範禁停汽機車,還於館前完整連續的人行空間。此外因布袋戲館建築位置截斷現有人行道且停車場出口即位於此區,因此透過設計將此區段道路鋪面化,並以暗示性鋪面設計縮減車道寬度來降低車速,提醒駕駛減速慢行注意行人。

復興路近新興路路口現有一處街角空間,目前喬木生長情形良好且環境已有初步改善,藉此修剪喬木將陽光引入,並在樹下空間作一木平台,以現有牆面為背景形成一處街角公園。

4、復興路細部配置圖:

圖74 復興路細部配置圖

4.常民生活-虎尾生活藝術廊道(林森路一段513巷)

(1)現況環境說明:

圖75 虎尾生活藝術廊道(林森路一段513巷)現況環境說明

藏匿於雲林登記所旁的513巷弄,近林森路前半段現況部分為住家佔用,靠近中正路則作為市場空間使用。然巷弄整體環境較為髒亂,又因早期棚架搭設及兩側建築緊密,使得整體空間氛圍幽暗。且現況瀝青鋪面年久失修,數處殘破不平整,使得使用率不佳。巷弄周邊保存數幢早期日式建築,有小徑能通往社區信仰中心德興宮,又可作為串連林森路及中正路之文化巷弄,實有其維護保存及使用價值。

規劃路段總長:約90公尺

巷弄淨寬:5公尺

現況停車問題:巷弄住家停放機車。

(2)設計構想:

保留巷弄紋理,初期以環境整理及路面鋪面改善為主要工項,建議後續以老屋整建的手法,增加巷弄文化之附加價值。

透過巷弄與周邊幹道(林森路及中山路)的整併串聯,作為地方未來區域性的規劃發展基礎,創造地方發展的可能性與便利民眾辨識尋路的雙贏效益,並依據當地發展情況,逐年編列預算,持續整頓周邊環境。

透過里長以社區參與民意調查方式訪詢該路段兩側住戶意見(問卷由消防局提供予里長),同意劃設為消防通道之住戶比例超過兩側住戶總戶數50%者,則由里長透過區公所將問卷及問卷統計表函送消防局,經消防局審查後,認為應劃設為消防通道者,為配合未來消防通道劃設需求,將預留足夠的車道淨高度及車道淨寬,以利作為後續發展防災要道之使用。

(3)執行方案:

登記所及將完工開放使用,結合登記所之空間,保留巷弄紋理,將現有鋪面及排水系統一併規劃,並適度拆除結構危險之設施物及遮棚,將陽光引入巷弄之間。同時利用建築物之間的空隙,設置小範圍植穴及廊架,並種植爬藤植栽。廊架設計上可提供展示功用,未來可作為地方文史團體的展示藝廊,同時廊架中可埋設線燈,成為夜間照明燈具,促使原本昏暗巷弄反轉成為城市藝術光廊。

圖76 林森路一段513巷生活藝術廊道視覺模擬圖

()虎尾糖廠周邊人本環境改善設計構想

圖77 糖廠周邊人本環境改善全區配置圖

1.中山路細部規劃設計構想

圖78 中山路細部規劃設計構想

 

2.民主路細部規劃設計構想

 

圖79 民主路細部規劃設計構想

3.文化路細部規劃設計構想

圖80 文化路細部規劃設計構想

4.虎尾糖廠周邊各路段剖面

(1)中山路剖面

圖81 虎尾糖廠周邊-中山路剖面

(2)民主路前段剖面

圖82 虎尾糖廠周邊-民主路剖面

(3)民主路中段剖面

圖83 虎尾糖廠周邊-民主路中段剖面

(4)民主路後段剖面

圖84 虎尾糖廠周邊-民主路後段剖面

(5)民主路後段剖面

圖85 虎尾糖廠周邊-民主路後段剖面

虎尾及北港為目前雲林縣人口數最多之鄉鎮,也是重點機關設置之處,隨著人口的成長與都市建設與擴張,建構屬於虎尾及北港的未來藍圖甚為重要,藉由改善道路品質、增加人行步道、無障礙斜坡、擴大樹穴及設置街道設施、整合公共設施管線、停車場改善等方式,運用減量設計與整合,讓虎尾、北港煥發出小鎮的新風情。

 

「虎尾及北港朝天宮周邊街道系統整合串接改善計畫」虎尾周邊街道系統整合串接改善計畫第二期工程

「虎尾及北港朝天宮周邊街道系統整合串接改善計畫」北港第一期基本設計

進入設施改善工程...

雲林縣

北港朝天宮周邊街道系統整合串接改善計畫
進入設施改善工程...

雲林縣

虎尾街道系統整合串接改善計畫

完工成果照

成果連結

  (一)雲林縣亮點評比初評簡報 (請另存新檔)

  (二)雲林縣亮點實地評比會議簡報 (請另存新檔)

施工前後對比照

1. 北港南陽國小

2. 虎尾第二期

3. 虎尾周邊街道系統整合串接改善計畫第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