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工程專題報導
:::
首頁 / 工程專題報導/專題報導/專題報導內容

工程專題報導

翻轉城市軸心 環抱有機美學心生活-台中生活圈2號線環中路高架橋工程

 臺中花博熱鬧登場,這場由后里馬場森林園區、外埔園區、豐原葫蘆墩園區所構成自然、人文、歷史共存共榮的花卉博覽會,吸引民眾絡繹不絕。尤其是位於豐原葫蘆墩園區,在既有的葫蘆墩公園與軟碑仔溪河岸空間進行景觀改造,形成一條由裝置藝術與各式園林妝點而成的美麗長河。

 

臺中生活圈2號線環中路高架橋景色1
臺中生活圈2號線環中路高架橋景色2

 

 休息例假日,不妨大手牽小手,闔家自駕車從中清路上臺中生活圈2號線環中路高架橋(74號快速公路)一路向東經松竹、昌平路延伸到潭子區中山路,再沿著3號省道來到豐原葫蘆墩園區聆聽花開的聲音,在潺潺流水聲中體驗人文創意與生態和諧奏鳴曲。若花博逛累了,來到離園區不遠處著名的豐原糕餅一條街的中正路,可別忘了帶盒老雪花齋的雪花餅作為伴手禮,或是到廟東市場來上一碗排骨軟嫩入口即化、湯頭濃郁微辣的排骨酥麵祭一下五臟廟,為愜意的小旅行劃上完美的句號。

 

臺中生活圈2號環中路高架橋未完工前現況照片

在臺中生活圈2號線環中路高架橋未完工前,從臺中西區到東區,需經過壅塞的市區道路

 

北往南 東向西 用路隨心所欲

  臺中生活圈2號線環中路高架橋工程西起中彰快速公路(中清路地下道),向東沿台中80公尺外環道到台3線省道(中山路)為工程終點,全程長約4.75公里。為因應交通運輸的需求,計畫道路中央建置高架橋寬26.8~33.6公尺,並於工程終點(台3線省道)銜接臺中生活圈2號路東段高架橋。此外,橋下設置雙向平面道路各12公尺,且特別將道路兩側整建為各8公尺寬之人行道(含綠帶)。

 內政部營建署中區工程處林俊廷副處長指出,臺中生活圈2號線完工後,形成臺中都會區外圍的環狀快速公路網,霧峰、大里、太平等地區及國道3號,經由台74線東側路段往豐原、神岡或臺中以北的交通,都可直達中清路下交流道後轉接國道1號北上,能夠舒緩市區平面壅塞的車流。 他舉例來說,過去由中清到潭子的行車為12~15分鐘,現在可以縮短為3~5分鐘,並成為臺中都會區北側往來國道3號的快速道路,讓北屯到霧峰的行車時間大幅縮短。

 此外,每年跨年期間,臺中市區車潮都會讓洲際棒球場周圍交通大打結。台中生活圈2號線開通後,可有效紓解洲際棒球場附近的交通,從潭子到七期重劃區也只要10分鐘。不管是對台中西屯區至北屯區,或東區雙向交通都帶來更便利的移動方式。

 

內政部營建署中區工程處林俊廷副處長照片

內政部營建署中區工程處林俊廷副處長,全程參與臺中生活圈2號線環中路高架橋興建工程,就像是在蓋自己家般,對於工程從設計到施工過程點滴如數家珍,言談中洋溢驕傲之情

 

田園景繡 有機美學生活

 環中路高架橋所經之處,絕大部分為開墾的農田房舍,原始植被相當稀少,原有的環境因都市更新而陸續開發。林俊廷副處長強調,當時工程招標時,就希望能引入融合環境、生態、景觀設計觀念,藉此營造出「新時代永續人本道路橋梁」的新風貌意象。因此,臺中生活圈2號線環中路高架橋以一條富有人文、有機美學生活綠廊的理念下,以「生態田園、錦繡大地」為設計主軸透過建立綠色廊道、橋下集水設施、生態綠化、LED照明等,展現人本道路與環境共榮共存的景觀生態。

 舉例來說,高架橋的兩側人行道的光線充足,可供植栽光合作用,因此將地面車道儘量移至橋下,創造路側最大的綠地空間,以提升綠帶的整體生態功能。 值得一提的是,有別於一般高架橋的施做方式,這座高架橋採輕量化橋型,增加橋下中央空間,並於鄰道路側設置3~7公尺的線性複層式綠帶(刪空間),並選用耐陰旱當地適生種植栽。此外,在匝道引道設置垂直綠化牆面,以鍍鋅銅、不鏽鋼及鍍菱形PVC網等材質種植爬牆虎。

 為營造出田園景繡的地景風貌,在高架橋上配合橋面寬面,規劃寬約1公尺的綠色植栽分隔島,並以紐澤西護欄為主,納入整體排水及滴灌的系統規劃,設置防水植栽槽寬約1公尺,依橋面伸縮縫分段施作,採高壓滴灌系統,栽種苦林盤及小葉榕等常綠性灌木。

 

臺中生活圈2號線環中路高架橋特別設計匝道垂直綠化牆面實景照片

臺中生活圈2號線環中路高架橋特別設計匝道垂直綠化牆面種植爬牆虎,在車水馬龍中增添城市的綠意

 

親水 生態 打造生態城市

 這座高架橋採用多孔隙瀝青,讓雨水快速滲入,降低車輛行經後造成水霧的情形,增加行車安全;而為了避免高架橋挾帶車輛油污隨著橋面排水污染橋下生態環境,將橋面排水專管收集導入橋下保水池將車道側的綠帶集中,以下挖式凹槽設計,(刪蒐集人行或自行車的逕流雨水)並於保水池內滯留後再導入橋下兩側滲透漏溝,再引流至保水池內滯留,保水池及滲漏溝皆採自然滲透方式永續節能保水,減低程式熱島效應。

 同時,生活圈2號線環中路高架橋設計有14處保水池,將部分區域原土層高程降低約50~70公分形成凹地空間,可於下雨天利用橋墩排水系統將橋面逕流的雨水導入滯留,採自然滲透方式排放所集結的排水,除了可供橋下兩側沿線綠帶水源外,也能提高基地內保水的效益。

 值得一提的是,在橋下兩側線性綠帶空間所圍塑的原土層空間,可配合既有水路的系統進行水岸環境的營造(刪措施),引用灌溉水源設置4處的生態池空間,(刪可以)配合路段路口節點活動廣場的休憩動線串連,提供民眾多樣性的活動場所。

 

高架橋下設有生態池實景照片近照
高架橋下設有生態池整體實景照片

高架橋下設有生態池,水源是引用流經橋下之灌溉水源。

 

交通便利串連景觀風土

 林俊廷副處長指出,高架橋除滿足安全、經濟以及增加施工的便易性外,在一般路段採取加肋預力箱型梁橋設計。橋梁跨徑配置為40~46公尺的4~6跨連續預力混凝土箱型梁橋。而在跨主要路口,例如:松竹路口,跨徑配置60+90+60公尺,上部結構採單肋半穿式綱拱橋,下部結構採方形短墩式RC橋墩。又如在跨越崇德路口段,考量到鄰近棒球場景觀融合及不破壞天際線的原則,以設計V型橋墩之鋼及預力混合梁橋,以橋墩造型及橋梁線條來展現結構的力與美,跨徑配置為42+86+42公尺,上部結構採立面弧線造型之場鑄預力鋼複合橋梁,下部結構採V型RC橋墩結構。得一提的是高架橋行經頭家厝遺址,附近屬遺址敏感地區,施工中後在橋墩p234~p235處發現史前時代凹地及水溝重大現象,施工團隊與暨南大學文化遺址搶救團隊多次溝通,新增文化遺址界牆剝取作業,並將預力施拉方向變更設計,藉此也可彰顯出施工團隊對文化遺跡的重視。

 

頭家厝遺址現況照片臺中生活圈2號線環中路高架橋工程處發現珍貴的頭家厝遺址

 

綠色工法融入節能減碳

 臺中生活圈2號線環中路高架橋在規劃設計階段納入(刪綠色還、)綠色工法,綠色材料,綠色能源等概念,並融入節能減碳的施工趨勢。例如:全線因應民眾休閒需求,設置自行車道,以與周遭的車路網串連,倡導綠色運具的概念;又如利用多孔隙混擬土及設置緩衝綠帶,阻隔噪音,亦減少施工過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而全線道路照明均採用LED燈具,主要高架橋及平面採用150W LED燈,間距30公尺;匝道採用70WLED燈,間距25公尺,加以階段性調光系統以節省能源。

 

道路照明均採用節能的LED燈具現況照片

全線道路照明均採用節能的LED燈具

 

一條路VS 25年

 對於身為老臺中人的林俊廷副處長而言,對臺中有著人親土親的使命感。在他25年的工程職涯中參與台中大大小小的道路建設,讓他最引以為傲莫過於看到臺中生活圈2號線環中路高架橋完成,見證讓城市經濟發展因道路串連而快速起飛,而民眾的生活也因道路延伸而更加多采多姿,臺中生活圈2號線環中路高架橋也獲得「102年推動勞工安全衛生優良工程與人員」之「優良公共工程獎」的獎勵。在他身上宛如看到無數默默犧牲奉獻工程人員的歷史,流下汗水,滴下淚水,為你我打造出安全、便利、舒適且優質的用路環境。

 

道路照明均採用節能的LED燈具現況照片

林俊廷副處長退休前的最引以為傲莫過於看到臺中生活圈2號線環中路高架橋完成,讓民眾的生活也因道路延伸而更加多采多姿

 

本工程獲頒內政部營建署「優良公共工程獎」

臺中生活圈2號線環中路高架橋工程獲頒榮獲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勞動部前身)頒發「優良公共工程獎」的獎座

 

台中生活圈2號線環中路高架橋工程位置圖

 

工程小檔案

主辦單位:

內政部營建署

設計單位:

臺灣世曦工程顧問有限公司
營造單位: 長鴻營造有限公司
工程位置:

1.中清崇德段:環中路與中清路交叉路口至與崇德路交叉路口

2.崇德中山段:環中路與崇德路交叉路口至與中山路交叉路口

施工期間: 1.中清崇德段 99年12月15日~ 102年10月21日
2.崇德中山段 99年11月26日~ 102年7月13日

資料來源‧圖片提供/內政部營建署中區工程處林俊廷副處長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