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首頁 / 重大訊息 / 知識分享

知識分享

臺灣民生公共物聯網策略分析

文/林信亨 (資策會MIC資深產業分析師)

IoT的應用領域非常廣泛,涵蓋公領域與私領域。「民生公共物聯網」屬於前者,國際英文通用名稱為Public IoT,臺灣另稱為Civil IoT(簡稱CIoT),其意指與民生息息相關的公共物聯網,主要由政府提供IoT解決方案,服務對象為一般大眾(G2C)或企業(G2B)。其服務特色主要是應用在公共空間,例如:公有建築物、市區道路、公園、學校等開放場域,因此衍生各種提升市民生活品質的CIoT智慧應用服務,例如:地震預警、空氣品質偵測、智慧路燈、智慧停車以及農田品質監控等。

「公共應用」訴求開放場域,聯網裝置分佈廣及遠,且數量龐大,其用途則主要針對公眾服務,如智慧安防、智慧環境、智慧能資源、智慧交通、智慧農業等五大應用領域:

  • 智慧安防:影像監控、橋梁監控、雨量/水位監測、地震偵測、災害通報與預警。
  • 智慧環境:空氣品質監測、水質監測、廢棄物處理。
  • 智慧能資源:智慧路燈、智慧電錶/水錶、管線監測。
  • 智慧交通:智慧停車、車隊管理、交通影像/資訊、智慧交控系統。
  • 智慧農業:農產品產銷履歷、禽舍環境與動物行為監測、病蟲害防疫、溫室環控。

現行我國「民生公共物聯網計畫(民國106至109年)」主要涉及「水、空、地、災」之應用範疇,發展方向與防救災與環境議題較為相關。我國民生公共物聯網應用服務主要在POS階段,當期主要投資佈建廣域的環境感測器,並透過特定場域驗證應用服務的可行性,預計民國109年相關規劃應用項目將陸續完成。

針對產業發展現況與瓶頸,提出後續發展策略建議:

深耕自主關鍵技術,建構完整供應鏈

雖然推動民生公共物聯網建設可促進發展創新產業供應鏈,然而目前諸多關鍵零組件仍仰賴海外供應,如地震加速度計與PM2.5感測器,欠缺上游國產化關鍵零組件,建議未來宜加速相關研發計畫的推進與技術轉移,並完善國內品質驗證方法,如PM2.5,將有利發展自主化關鍵技術與建立完整CIoT產業鏈。

另一方面,針對下游市場需求,建議業者發展潛力應用,讓系統整合廠商藉由實驗場域試煉,累積軟硬體整合能力與發展高CP值的系統化解決方案,最終改善民眾生活品質。

開創多元商業應用,帶動產業永續發展

透過物聯網感測與蒐集具分析價值的城市數據,有必要藉由開放數據共享,促進第三方加值應用發想,引領跨域智慧服務之風潮。例如:地震速報資料不單只是立即提醒大眾緊急避難,更可以結合多元下游產業發展跨域防災商業資料應用:

  • 物業保全發展「智慧防震宅」:當地震將至,提前關閉瓦斯、電梯停止運作、自打開逃生門、特定區域開燈,提升建物安全性。
  • 高科技製造商發展「智慧防震機台系統」:在大型地震來臨之前,採取防護措施,減少突發斷電停產與搶救恢復損失,以及較為嚴重的長停工的生產損失。
  • 物流交通業發展「智慧防震車載機」:即時通知司機將車子停靠在安全避護空間,避免震區落石擊中造成車體損失與危及乘客安全。

此一階段強調智慧應用的商業模式驗證(Proof-of-Business, POB),除了建立應用的標準化服務流程,更重視加值數據產生的跨域經濟效益,讓應用服務可以落地成為商業典範,帶動我國CIoT產業永續發展。

強化國際策略合作,加速應用海外落地

臺灣為海島型國家、國內市場各項應用服務的市場規模皆有限,長期而言,我國CIoT產業除了持續強化利基型競爭優勢,如防災治理、水質管理、以及交通數據整合等應用實績,未來必須設法將整體系統化解決方案複製與輸出海外,擴大產業效益。

  • 空品管理:歐美市場起步早,但進度緩慢,對大規模空品感測設備部署效益仍存疑慮。亞洲市場則相對積極,尤其是官方主導的智慧城市建設,非常重視第一批概念驗證(Proof-of-Concept, POC)佈建效果,台廠應試著把本身的產品認證系統推廣為亞洲標準。
  • 水資源管理:國際智慧水網產業多面臨感測設備不易接電源、不具備智慧功能、通訊品質不佳等問題,台廠可以先針對上述客戶痛點發展B2B解決方案,有利切入當地標案市場。
  • 防救災應用:新興國家如印度、印尼之防災意識正逐漸抬頭,但其國內欠缺自主化解決方案,初期可與官方合作開闢通路或為金字塔頂端客戶量身訂作智慧防震宅。

建議我國CIoT業者可藉策略結盟或國際合作方式切入當地市場,使CIoT應用服務不僅讓國內民眾有感,更進一步帶動國內產業升級。

圖表:民生公共物聯網應用服務情境

圖1 民生公共物聯網應用服務情境

資料來源:MIC AISP情報顧問服務 <https://mic.iii.org.tw/aisp/default.aspx>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