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政部國土管理署人本道路資訊網LOGO



4.1.2 設計目標

  步行通行機能最基本的訴求為確保行走過程之連續性與安全性,依據內政部營建署「市區道路人行道設計手冊」對於步行規劃所訂定的七項目標,亦符合人行環境的基本訴求,本手冊納入作為人行環境之規劃設計目標。

  1. 步行安全性(Pedestrian Safety)
    人行環境步行安全達成方式基本上可透過:人車分離(平面分離、垂直分離、時間分離)、安全設計(止滑、耐壓等)等方式達成。人行環境中若設有階梯,其級寬、級高應維持一致尺寸。
  2. 步行安穩性(Pedestrian Security)
    人行環境的夜間照明、路口的安全視距及避免死角空間的形成等,應提供行人安穩的步行空間。
  3. 步行方便性(Pedestrian Convenience)
    人行環境提供足夠的設施,除步行外,考慮行人停留及活動的空間,維繫使用者的方便性。
  4. 步行連續性(Pedestrian Continuity)
    鄰近地區人行設施應儘量維繫高程、設計元素、色彩、質感等連續性。
  5. 步行舒適性(Pedestrian Comfort)
    人行環境應以提供舒適之外部環境、考慮行人之安全,並以無障礙環境設計為原則。為避免長距離步行者可能產生不適,應適當設置休息區並設置座椅,休息區應與主要人行道空間區隔。
  6. 系統一致性(System Coherence)
    人行環境相關設施使用及操作方式儘可能統一,避免使用者因位置改變需重新熟悉使用方式。
  7. 吸引力(Attractiveness)
    人行環境之鋪面、植栽、街道傢俱(包含:休憩座椅、標示系統、垃圾箱、花台及燈具等)之型式風格、顏色及材質應與周圍環境景觀配合,且應儘量選具當地特色之元素。

4.1.3 功能特性

  完善的市區人行系統除具備安全、連續、便捷的步行動線連結體系外,並應兼具串連活動據點、增加都市景觀、生態綠化、都市防災等功能,詳表4-1-1。

4.1.4 人行(道)設施基本型式分類

  受限於不同的環境條件,衍生出多種型式之行人步行空間之斷面配置,更因近年提倡綠色交通,腳踏自行車道亦可能設置於人行道空間。表4-1-2列出七種基本型式,其中退縮騎樓地作為行人通行雖非本手冊主要研訂之範圍,但此類型之空間卻普遍存在於都市環境當中,故進行道路規劃時仍應將路側是否有騎樓空間納入考慮。另於人行道側設置退縮空間者,也應將人行道相關設施設計配合退縮空間共同考量,以塑造地區特色。

 

表4-1-1 人行環境功能特性及環境塑造元素表

功能特性

說    明

環境塑造元素

 

 

環境
設施 特性

 

 

提供行人交通、購 物、社交、休憩等活 動場所。

˙地坪鋪面
˙排水設施
˙安全設施(如:路燈、號誌、車止等)
˙街道設施(如:座椅、垃圾桶、郵筒、電話亭等)
˙遊憩設施(如:涼亭、花架等)
˙景觀設施(如:植栽、花台、雕塑等)
˙展示設施(如:活動旗幟、海報等)
˙資訊設施(如:標示系統、位置圖等)

 

步行
空間 特性

步行空間由建築、植 栽、騎樓等元素所構
成之人行動線連結 體系。

˙騎樓
˙人工平台
˙地下廣場
˙扇形或袋形廣場

 

行為
活動 特性

由人行設施( 道) 串 聯活動據點,形成人
行空間的特色,強化
地區性的社區總體 營造功能。

˙商業活動
˙街頭表演活動
˙休憩活動
˙都市生活情報吸收

步道
景觀 特性

利用景觀設施塑造
人行道周邊地點的 自明性,建立具地方 特色的環境。

˙植栽
˙公共藝術
˙街道傢俱

生態
綠化 特性

利用綠化及鋪面材
料增加生態綠化之 空間。

˙連續綠帶
˙土壤
˙透水舖面

都市
防災 特性

利用人行道體系構 成都市救援、避難動 線,提昇都市防災功 能。

˙無障礙的動線
˙緊急維生功能的確保
˙緊急照明設施

資料來源:內政部營建署(民國92 年)「市區道路人行道設計手冊」

 

表4-1-2 人行(道)斷面配置基本型式分類表基本型式 特點說明 斷面示意

基本型式

特點說明

斷面示意

退縮騎樓地

圖
  1. 退縮騎樓地不屬於道路路權範圍,但為行人通行用地。此種型式普遍存於都市 環境中。
  2. 退縮騎樓地使道路斷面視覺開闊。
  3. 騎樓提供行人遮陽蔽雨之行走空間。
  4. 騎樓空間易被私人、攤販佔用。
  5. 臨人行道側之一樓住戶私密性易受侵擾。
  6. 臨人行道側之商業櫥窗展示效果較佳。
圖

人行道+騎樓(一)

圖
  1. 此種型式之人行道寬度過窄(一般寬度小於2.0公尺),僅能提供做為候車及 埋設管線之空間,步行仍以騎樓為主。
  2. 騎樓提供行人遮陽蔽雨之行走空間。
  3. 臨人行道側之商業櫥窗的展示效果較佳。
  4. 利用騎樓設置候車空間、掛璧式電話 等,可減少人行道之設施量體。
  5. 臨人行道側之一樓住戶私密性易受侵擾。
  6. 人行道無障礙環境設計,需考量與騎樓 間的界面整合。
圖

人行道+騎樓(二)

圖
  1. 人行道較寬闊(一般寬度大於2.0 公尺),可設置較完善之街道傢俱系統, 步行空間選擇性大。
  2. 天雨或烈陽曝曬時,可利用騎樓空間躲避。
  3. 騎樓空間易被私人、攤販佔用。
  4. 人行道無障礙環境設計,需考量與騎樓 間的界面整合。
  5. 臨人行道側之商業櫥窗展示效果較佳
  6. 臨人行道側之一樓住戶私密性易受侵擾。
圖

人行道+退縮空間

圖

 

  1. 一般設在學校、公園或公共建築等開放空間附近,亦可能在新興商業區或大型 住宅區外圍。
  2. 人行空間寬廣,可設置較完整之街道傢俱系統。
  3. 人行道相關設施設計,可配合退縮空間 塑造地區特色。
  4. 由於臺灣氣候的特性,人行易受天雨、烈陽之影響,可考慮避雨遮陽設施。
  5. 如腹地足夠應優先增加植栽帶,以自然 綠蔭創造舒適人行空間。
圖

人行道

圖

 

  1. 人行道側無騎樓及退縮空間,鄰側土地使用大多為住宅區。
  2. 人行道相關設施設計特點,較易突顯於 整體環境中。
  3. 由於臺灣氣候的特性,人行易受天雨、烈陽之影響,可考慮避雨遮陽設施。
  4. 如腹地足夠應優先增加植栽帶,以自然 綠蔭創造舒適人行空間。
圖

人行道含腳踏自行車道

圖

 

  1. 交通量大之區域,腳踏自行車道與人行道共用。
  2. 自行車設置於人行道空間之型式為人 行道例外允許自行車使用,可以材質、顏色作空間上的區別,路權仍應以行人 為優先,而非自行車專用道之概念。
  3. 因應人行道拓寬、植栽或公共設施工程等腳踏自行車道設置位置可能不同,應 考慮與人行道間以高差、緣石或實體阻隔等方式區隔。
圖

標線型人行道
(僅限於服務性道路)

圖

 

  1. 路幅不足以設置人行道之巷弄、無騎樓或騎樓被佔用的道路得設置。
  2. 可視道路及交通條件,禁止停車或單側 劃設汽、機車停車位。
  3. 標線繪製方式詳道路交通標誌標線號 誌設置規則 第174條-3
圖

 

4.1.5 人行環境設施項目

  人行環境相關設施種類繁多,在形塑整體空間品質上有直接的影響,將 人行環境設計元素依據功能類似或可彼此輔助者,分為環境基礎、交通、服 務、資訊、景觀及管理維護六大類之相關設施,詳表 4-1-3。




註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