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政部國土管理署人本道路資訊網LOGO



2.3 街道景觀與保水設計

  一般道路工程多偏重在交通運輸順暢、設施耐久性與結構性等工程方面的 考量;植栽綠化也多執著於原生性與季節變化,相對於環境景觀及兼顧都市防 災的思考,如設施的比例、色彩、材質與整體質感;植栽層次的配比、色彩搭 配與背景的協調;雨水涵養、生態保育與健康的環境建置等,較缺乏明確的標 準。建立良好的都市道路景觀,不僅對內影響居住生活品質,對外亦可增加都 市環境於國際上的吸引力。

  以下分別就街道景觀及保水設計議題提出案例及說明。

一、街道景觀

(一)鋪面及人手孔蓋

課題屬性 街道景觀
課題概述

人行道的鋪面占街道相當大的面積,也是較易展現特殊設計的地方,過於 複雜的舖面設計,及未整體考量的人手孔蓋易造成街道景觀混亂及後續維 管問題。

過於花俏的鋪面照片

過於花俏的鋪面易造成視覺疲勞

特殊設計在鋪面損壞後難以修復

特殊設計在鋪面損壞後難以修復

人手孔蓋位置散亂

人手孔蓋與鋪面設計缺乏整體考量(1)

人手孔蓋位置不適宜

人手孔蓋與鋪面設計缺乏整體考量(2)

案例說明

1.鋪面處理:建議在一般區域的人行道鋪面應儘量採用平實、低維護管理之材質,色彩亦須考慮與周遭環境融合。

與環境融合的鋪面設計(大阪)

與環境融合的鋪面設計(大阪)

與環境融合的鋪面色彩(鶯歌)

與環境融合的鋪面色彩(鶯歌)

易於維護管理的鋪面材質(台北)

易於維護管理的鋪面材質(台北)

易於維護管理的鋪面設計(台北)

易於維護管理的鋪面設計(台北)


 

2.人手孔蓋處理建議:人手孔蓋的收邊配合鋪面切磚,並與側邊人行道磚對齊。

人手孔採化妝蓋板配合鋪面切磚(新竹)

人手孔採化妝蓋板配合鋪面切磚(新竹)

人手孔蓋的收邊配合鋪面整體設計(台北)

欄杆防護案例(日本)

(二)公共設施/設備

課題屬性 街道景觀
課題概述

街道上公共設施/設備之型式與色彩多樣,造成視覺雜亂感;且設施/設備 (含底座)之大小或設置位置等未加以規範,亦可能成為人行空間的障礙。

公共設施/設備底座影響人行空間

公共設施/設備(含底座)之大小或設置位置影響人行空間

高彩度多圖案之街景

高彩度、多圖案之街道設施為視覺雜亂之主因

案例說明

1.公共設施/設備處理:

  • 1) 各項設施/設備的形式、尺寸與色彩儘量統一,桿件儘量簡化、共桿,以維持街道的整潔及韻律。
  • (2) 街道規劃設計應進行地方色彩之分析與評估,以建構地區性色彩計畫資料庫。

街道整齊有序的情景(1)

設施帶寬度的統一、共桿的規劃可使街道整齊有序(一)

街道整齊有序的情景(2)

設施帶寬度的統一、共桿的規劃可使街道整齊有序(二)

設施帶寬度的統一、共桿的規劃可使街道整齊有序

設施帶寬度的統一、共桿的規劃可使街道整齊有序 公共設施/設備的色彩儘量以低彩度及與周遭環境融合為原則(一)

設施帶寬度的統一、共桿的規劃可使街道整齊有序

設施帶寬度的統一、共桿的規劃可使街道整齊有序 公共設施/設備的色彩儘量以低彩度及與周遭環境融合為原則(二)


 

2.街道家具藝術化:利用空間充裕的公共設施帶或街角空間,設置公共藝術或具藝術趣 味的街道家具,增加城市的吸引力。

充滿藝術趣味的街道家具可增加城市魅力(舊金山:一)

充滿藝術趣味的街道家具可增加城市魅力(舊金山:一)

充滿藝術趣味的街道家具可增加城市魅力(舊金山:二)

充滿藝術趣味的街道家具可增加城市魅力(舊金山:二)

(三)植栽綠化

課題屬性 街道景觀
課題概述

街道上的行道樹可連結都市內的開放空間與公園綠地,提高街道景觀,減 少都市熱島效應等,使都市環境更為生態、舒適。因此,留設街道綠化空 間並加強行道樹養護管理是都市綠化的關鍵課題。

行道樹連結都市中的公園綠地

行道樹連結都市中的公園綠地,提升都市景觀美學,減少都市熱島效應

植穴尺寸不足,易造成傾倒

植穴尺寸不足,易造成傾倒

植穴尺寸不足,易造成傾倒

植穴尺寸不足,行道樹根系發展不良,易造成傾倒

案例說明

1.加強植穴環境:在有限的街道空間,利用工程及園藝技術提供植栽根系良好的生長環 境,可確保植栽健康生長及行人安全。

提供植栽根係良好的生長環境

提供植栽根係良好的生長環境

儘量以連續植穴取代單一植穴(台北)

儘量以連續植穴取代單一植穴(台北)


2.提供綠蔭樹種:綠蔭樹種可增加都市綠肺功能,降低都市熱島效應。

行道樹提供良好綠蔭(台北)

行道樹提供良好綠蔭(台北)

行道樹提供良好綠蔭(巴黎)

行道樹提供良好綠蔭(巴黎)


3.選植地方特色樹種: 都市特色及街道自明性。

利用植栽建立都市特色(台北)

利用植栽建立都市特色(台北)

利用植栽建立都市特色(首爾)

利用植栽建立都市特色(首爾)

二、保水設計

課題屬性 都市防災
課題概述

都市化高度發展使得建築物及不透水鋪面逐年擴增,造成地表逕流量增 加、都市排水系統宣洩不及;加上全球氣候變遷,極端暴雨事件頻繁,導 致更嚴重的災害發生,因此,如何能降低因洪災造成的環境破壞與衝擊, 已成為國際間刻不容緩待解決的首要議題。

哥本哈根(2011)

南投(2019)

台南(2012)

屏東(2016)

圖片來源:經濟部水利署

案例說明

  引入低衝擊開發(Low Impact Development,以下簡稱LID)技術,透過貯存、滲透、蒸 發及延遲逕流,並以生態系統為根基的暴雨雨水管理方法,以「蓄水」、「保水」取代 原本「排水」的治理觀念,將可在人本街道上減少污染逕流的發生以及土地開發的環境 衝擊;惟使LID 設施達到最佳效能的關鍵為:確實的施工驗收及編足維護管理經費, 並配合定期且持續的維護管理工作。

  街道一般常採用的LID 設施以下凹式綠帶(包括:草溝、植生滯留槽)及透水鋪面等為 主,街道上應優先考量設置下凹式綠帶,並配合排水坡度、檢核相鄰界面關係等,創造 良好集水、保水的空間。若街道無綠化空間則可考慮於人行道或自行車道鋪設透水性
鋪面。

1.下凹式綠帶:

 包括草溝、植生滯留槽(雨水花園),主要為引導地表逕流雨水並入滲至 槽體設施內部,藉此達到降低暴雨逕流及減緩洪峰到達時間,並且藉由槽體內部人工 鋪設之天然材料,將入滲雨水過濾淨化,可去除污染源,適合設置於道路的分隔島、公共設施帶及停車場等空間,可以採小面積且小區塊的形式設計,並且配合整體造景的 需求,與街道綠帶結合。(詳細資料可參考營建署「水環境低衝擊開發設施操作手冊」)

人行道空間提供休憩點供高齡者使用

樹穴生態滯留單元剖面圖

(圖片來源:水環境低衝擊開發設施操作手冊,內政部營建署,民國 104 年)

路側綠帶採用草溝形式(西雅圖)

路側綠帶採用草溝形式(西雅圖)

植生滯留槽(蒙哥馬利)

植生滯留槽(蒙哥馬利)


2.透水鋪面:

  透水鋪面應視基地區域環境及需求而設置,如位於都會區,鄰接廣場、通 行淨寬寬闊或有保水貯水設計需求之空間設置;若人行空間鄰接公園或綠地、人行道 較窄且設置側溝後人行道下方可入滲儲水空間不足或地下水位過高等地區,則建議可 透過橫坡坡向設計,將人行道路面逕流引導至相鄰綠帶區域進行滲透保水,而不需刻 意於人行鋪面上設置透水鋪面。

國內常用之透水鋪面種類

國內常用之透水鋪面種類

透水鋪面的維護時機

透水鋪面的維護時機

透水鋪面構造示意(基層:透水混凝土)

透水鋪面構造示意(基層:透水混凝土)

透水鋪面構造示意(基層:襯墊砂)

透水鋪面構造示意(基層:襯墊砂)




註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