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首頁 / 提升道路品質計畫 / 最新消息

提升道路品質-亮點計畫專區

連江縣亮點計畫

珠螺海邊佈滿各色礫石(小鵝卵石),形似圓珠,極像海螺,因而稱珠螺。民國50年左右,人口最多時曾達60餘戶500多人,如今僅剩百餘人。冷戰時期馬祖軍方對大陸進行政治作戰,極為重要的空飄中心「天馬基地」,位在本村,由於兩岸情勢和緩,冷戰結束,現已閒置。村內除了南竿鄉室內溫水游泳池、軍人紀念園區外,沒有任何機關學校設於村內,除了一兩家雜貨店外,沒有其他大型商店及餐館,雖位處清水和馬港兩村落之間,但村落景象卻寂寥冷清許多。

結合獨特戰地歷史 再創觀光繁榮新願景

近年來,政府在澳口興建了一座兒童遊樂場、涼亭,以及簡易的沐浴設備及廁所,每到炎炎夏日,風平浪靜的珠螺澳口,吸引不少泳客前來戲水,村莊頓時熱鬧了起來。近期社區針對社區空間議題,從上村整體空間環境整理、上村古道探尋及環境綠化等活動,期望透過居民的動員參與,找尋社區隱藏已久的空間地景資源,形塑社區新的發展樣貌。

爰此,本府期望藉由爭取「連江縣南竿鄉珠螺村亮點計畫」,透過將南竿鄉珠螺村之及村內道路、人行道、景觀步道、珠螺村聚落空間、東引鄉村聚落空間改善與規劃設計,能將經歷戰地政務時期歷史及傳統聚落乃至村落現代生活的多樣性和文化場域保存,結合周邊觀光資源,再創聚落繁榮新願景。

本計畫名稱為「連江縣南竿鄉珠螺村亮點計畫」,擬透過將南竿鄉珠螺村之聯外道路、村內道路空間改善、自行車步道及東引鄉南澳村生活核心路網與路廊的空間品質,使整體環境更為安全、美觀、舒適,同時以線狀道路概念串聯建築立面、周邊設施、交通節點等元素提升公共環境的空間層次感,兼具「美學、安全、生活」等功能,並配合周邊相關計畫與規劃設計,能將經歷戰地政務時期歷史及傳統聚落乃至村落現代生活的多樣性和文化場域保存,結合周邊觀光資源,再創聚落繁榮新願景。

工程效益

藉由本計畫之推動,除了改善珠螺村對外道路交通品質外;藉由村內道路之優化及環境改善,提升道路景觀品質以及整體環境機能,進而帶動居民及遊客活化區域生活。

1. 改善南竿鄉珠螺村落再造及優化;優化連結南竿鄉珠螺-后沃水庫人行道設計建置;串聯珠螺村莊新闢山區景觀步道;秋桂亭據點景觀改善;型塑東引人文地景街區幸福設施。

2. 連結村落重要空間節點及周邊公共空間場域,提供村落優良環境機能及景觀視覺美感。

3. 串聯多重歷史情境下之村落特色,強化村落意象及連結商業活動之慢活徒步空間之典範。

工程範圍

計畫範圍為連江縣南竿鄉珠螺村及東引鄉,其中珠螺村位於南竿鄉中部北面區域,東邊鄰近清水村、西邊緊鄰馬祖村,是來往觀光遊客及一般民眾通行於南竿鄉北面海線的必經之地。

圖1 南竿鄉珠螺村區位關係圖

圖1 南竿鄉珠螺村區位關係圖

圖1 南竿鄉珠螺村區位關係圖

圖2 南竿鄉珠螺村基地圖

2 南竿鄉珠螺村基地圖

圖3 東引鄉基地圖

3 東引鄉基地圖

工程背景─改善前

一、南竿鄉珠螺村

計畫基地範圍現況大致分為:住宅區(主幹道沿線住宅區、主幹道南側住宅區、海濱居住區)、傳統建築簇群區(上村)、常民耕作區、公共設施、軍管時期設施、廟宇信仰中心及廟埕廣場,形成之基地整體現況。

圖4 南竿鄉珠螺村基地整體現況分區圖

4 南竿鄉珠螺村基地整體現況分區圖

()交通環境

1.主要道路

本計畫基地—連江縣南竿鄉珠螺村,位於南竿鄉中部北面區域10M寬計畫道路「濱海大道」主要道路沿線,往東通往清水村、往西通往馬祖村,為往來通行於南竿鄉北面海線的必經之地。

2.次要道路

由村內「濱海大道」主要道路沿線,連接往北通往室內溫水游泳池;往南通往軍人紀念園區。

3.村內巷道

由村內「濱海大道」主要道路沿線,連接往北穿過玄天上帝廟埕通往海濱住宅區域;往南通往南側住宅區及上村。

圖5 南竿鄉珠螺村道路系統圖

圖5 南竿鄉珠螺村道路系統圖

()道路課題分析

1.主幹道沿線

圖6 道路課題分析-主幹道沿線

6 道路課題分析-主幹道沿線

2.南側巷道通路

圖7 道路課題分析-南側巷道通路

圖7 道路課題分析-南側巷道通路

3.濱海區域通路巷道

圖8 道路課題分析-濱海區域通路巷道

8 道路課題分析-濱海區域通路巷道

二、東引鄉

()居民生活環境現況

圖9 東引鄉生活聚落平面圖

9 東引鄉生活聚落平面圖

1.中路老街及聚落周邊

中路老街由忠誠門沿階梯一路向北,西側為傳統聚落,多屬於一至二層的閩東石厝,部分建物閒置且建築牆面有破損毀壞的情形,影響景觀品質。居民私設加蓋鐵皮牆面與屋頂,也成為破壞整體視覺景觀的主要因素。

中間至東側屬於商業區,有著名的十二棟與九棟建築群,其間逐漸有新式建築。部分房屋使用鮮明的色彩,雖增加景觀的活潑性,但也造成其與傳統石材建築顏色的對比與衝突。整段道路較為狹窄且多為階梯有路燈照明,只能提供行人進入,聚落道路內陸續整理出的休憩賞景平台,是居民與遊客的休憩空間,但休憩與服務設施仍待提升。

圖10 中路老街及聚落周邊

10 中路老街及聚落周邊

2.南側外環道路

南側外環道路上多屬於二至三層的水泥建築,越往東側開始有三層以上的水泥建築。由於道路較為平緩寬闊,是居民主要的車行動線,且常將車輛停放與此路段上,影響居民與遊客之通行,適度的整理路廊環境,界定通行空間與沿線坡地綠化,亦為重要工作。沿線上方設有較為重要的場所如郵局、中華電信及東引鄉活動中心。路邊設有路燈以及極少量的矮灌木植栽,沒有任何休憩設施。

圖11 南側外環道路

11 南側外環道路

3.北側外環道路周邊

北側外環道路接近中路老街處,多屬於二至三層的鐵皮屋及水泥建築,多屬住商混合的小型商街形式,由於此處較高能眺望海岸,沿線設有觀景涼亭以及仿木欄杆。因緊鄰住宅,沿線較開闊的休憩空間兼具停車之功能。

圖12 北側外環道路周邊

圖12 北側外環道路周邊

計畫內容

()以改善人行道道路路徑,達成居民生活寧靜、安全及提供用路人高品質的平順、安全的海岸道路景觀環境。

()以人為本,改善既有村內道路,型塑村內寧靜區道路,讓道路不只是動線,而是可供停留或活動的生活空間節點。

本計畫擬定下列目標:

1. 改善村內道路安全環境,提昇用路品質;改善海岸坍塌及珠螺沙灘海漂垃圾問題。

2. 改善村內(次要道路、南面巷道及海濱巷道)道路空間景觀,建構舒適、便利、安全的人行環境。

3. 透過視覺及鋪面整體設計,減緩車輛速度,提升沿線居民日常居家安全。

4. 串聯區域人行道形成完整網絡,連結現有村內重要公共空間及場域,強化居民生活之便利性及主體性。

5. 型塑以人為本之居民生活道路,結合海濱休閒資源,提供遊客友善空間環境及休閒廊道。

6. 加強周邊戰地文化資產、閩東傳統聚落及自然生態系統之串聯,配合觀光體系整體行銷特色村落。

工程標的

一、南竿鄉珠螺村

()整體發展理念與策略

珠螺村作為南竿北面濱海大道中心之區位,往東可串聯「勝利堡馬祖戰地博物館」及「國家級清水濕地」;往北則可延伸至「珠螺灣濱海遊憩區」;往西則通往「媽祖宗教園區」,若能考量周邊空間之歷史文化脈絡及環境資源之鍊結,藉由不同策略來提昇聯外道路及村內通路的道路品質,一併整體改善周邊空間環境氛圍,型塑一條以「連江縣南竿鄉珠螺村亮點計畫」為核心,具有地方人文特色之南竿中區觀光休閒廊道,則為本計畫最重要的發展理念。

()規劃設計構想說明

將現況珠螺村市街道路進行整合,配合交通寧靜區環境概念劃設,改善珠螺村既有人車衝突樣態,以觀光半徒步街概念縫合珠螺村兩側區帶,形塑完整的珠螺村落空間,配合建築色彩管制、立面減量設計與街道家具導入,強化珠螺村落整體人文意象,並配合藍眼觀景點、親水平台、社區休憩區帶規劃、觀賞性林帶、複層防風林帶,塑造友善、綠色且具地方人文地景魅力之村落空間。故整體規劃策略有以下四大面向:

1.增加珠螺社區之活動與步行安全性:利用人行空間鋪面提高及安全性欄杆等設施,強化路權之隔離,增加活動安全性。

2.社區活動空間與停車空間之重新分配:廟埕活動空間、居民遊憩與體健活動空間、交通運輸及停車空間之規劃配置。

3.珠螺社區生活環境的景觀綠美化:增加社區公共空間及道路環境之植栽綠化量。

4.珠螺觀光遊憩機能之提升:透過現有海岸軸帶的鋪面改善與海濱階梯設置,以作為步行之觀海景觀帶。

圖13 珠螺聚落整體策略

13 珠螺聚落整體策略

1

1.珠螺聚落整體發展架構

位於南竿濱海大道必經的據點,有著靜謐的歷史文化記憶,是南竿安居生活的小村落,是追淚討沰的小海灣;未來發展定位應為保留「兼具生態、生活、文化輕旅行的海灣祕境。

本案針對珠螺村落以人本環境改善、生態場域保護、人文地景營造塑造三大發展主軸,形塑珠螺村落整體亮點場域。

圖14 珠螺聚落整體發展架構

圖14 珠螺聚落整體發展架構

2. 珠螺聚落規劃設計構想

(1)空間整合策略

配合上述整體發展策略,針對南竿珠螺村落整體設計構想,本案架構上著重空間整合,將原有村落曖昧不明確的空間場域配合鋪面界定,以廟埕空間為核心塑造出來社區生活的人本場域,配合候車空間與停車空間重新配置,降低人車衝突機率。

道路及社區周邊配合新植植栽兼具觀賞性以及防風林帶,一方面提高整體綠化量,並可增加村落空間環境吸引力。

圖15 空間整合策略示意圖

15 空間整合策略示意圖

圖16 珠螺村落分區構想圖

16 珠螺村落分區構想圖

圖17 珠螺聚落平面配置圖

17 珠螺聚落平面配置圖

(2)植栽計畫

A.植栽空間設計原則

a建構整體性風格與地區景觀特色

建構生態樹本環境與人互相和諧尊重之關係,配合尺度控制形成人性與綠化的休閒風格,運用馬祖南竿在地原生植栽展現獨特的在地文化與景觀特色。

b 提供多層次、多樣化的綠化空間

珠螺村落全區植栽配置考量生態設計原則,利用喬木、灌木等不同高度植栽,配合防風林與景觀喬木建構多層次複層生態空間,並以適地適種之原則,選用多樣性本土常見植栽,創造逸趣盎然的生態棲息空間。此外,藉由多層次的植栽設計,展現植栽列植、群植、單植所圍塑的空間之美。

c 塑造不同季節之景觀意象

針對不同季節運用不同景觀植物強化植栽功能,顯現在地特色,使人們在活動中能夠滿足其使用之舒適性;並且在不同季節展現不同意象,塑造個別之風格。

B.植栽設計目的

植栽計畫(PLANTING PLAN)的主旨在於下述三個目的:

a 界定空間。

b 視線及動線之導向。

c 地景結構之重組。

針對前述之植栽計畫原則,本區之植栽規劃方法,亦依循上述四項目的,就基地不同空間屬性與實際物理環境(陽光、風向),並在植栽需求量及地點上,考慮來源維護工作之難易,最後完成植栽計畫及樹種選擇。

C.植栽選種原則

a 珠螺村落道路周邊之植栽,考量當地氣候、日照、土壤、排水、氣溫等因素選擇本土樹種或適合當地濕潤氣候條件且便於管理之植物種類。

b 道路節點路口為保持良好行車視距,距路燈號誌及道路交叉口20公尺內,宜栽植高度低於0.5公尺之灌木或草花,以強化動線安全。

c 利用聚落建物閒置綠地空間,加強生活場域綠色環境營造,提升生活感。

d 選用四季變化的植栽,創造空間變化趣味性,配置具特色之觀葉、觀花、觀果之樹種,提供休閒遊憩使用。

D.複層防風林帶規劃

防風林帶之植栽配置以複層栽植為原則,其應用植物依冠層之層次配合上中層高度的防風樹種與中下層高度之景觀樹種進行搭配,以群植混交複層林相提高林存活率與抗風性,並運用防風網或竹籬配合植生苗木栽植。

圖18 珠螺聚落植栽配置概念圖

圖18 珠螺聚落植栽配置概念圖

(3)排水計畫

配合廟埕廣場設計,藉由基礎抬高調整區域高層排水方向,配合廣場邊界設置排水溝、集水井等設施,整合廟埕周邊與路面之排水系統,將其匯集至既有與新設排水溝,透過集水井銜接排入地下蓄水池,解決現況積水問題。周邊綠地方面,則透過新設集水井、連通管等,配合地表自然滲透排水。

(4)海漂攔截網

海(底)漂垃圾減量:大量人造且不可分解的垃圾流入海洋,已是現今影響海洋環境最嚴重的問題之一。海洋垃圾不但會堆積在澳口、海灘,破壞海岸生態環境及景觀,更會危害海洋生物安全,導致海洋資源匱乏。

馬祖海域因洋流關係,近年來海(底)漂垃圾問題也日益嚴重,分析馬祖海(底)漂垃圾種類及來源,可發現有相當比例之海(底)漂垃圾來自於中國大陸鄰近沿海城市,根據離島三個縣政府統計,每年從中國大陸漂來的垃圾高達一千八百噸,而本地垃圾尚需外運臺灣其他縣市代處理,不啻讓海漂垃圾處理雪上加霜。近年來馬祖隨著藍眼淚發燒,讓馬祖觀光日益擴展,但也出現藍眼淚被海漂垃圾毀壞的評語,因此解決海漂垃圾對馬祖來說絕對是迫在眉睫。但馬祖海(底)漂垃圾減量工作,尚需二岸協商共同處理,方能徹底解決。

3. 村落空間規劃模擬圖

圖19 村落空間規劃模擬圖

圖19 村落空間規劃模擬圖

圖19 村落空間規劃模擬圖

19 村落空間規劃模擬圖

()2

1. 全鄉路網與發展策略

馬祖地區自從民國81年解除戰地政務後,近年來在縣府積極投入建設與發展旅遊及觀光推展之下,已有不同之風貌,連江縣政府推行觀光廊縣發展海上桃花源及旅遊標的下,近年來大力推行發展有成已有顯著不同之風貌;惟本縣自然資源(山嶺、海岸、水庫等)與人文資源(古蹟、聚落、田園風光等)的景點中,雖然已經有建置初步的路線系統,卻缺少優質且有系統的人行動線的串連;目前構思理念將朝向如何將馬祖地區之景點及周邊環境加以襯托、塑造及保護;並在整體觀光資源的串聯上作一整體、獨特且多元性的呈現,使具吸引力之風貌。

推動發展觀光已然成為馬祖四鄉五島首要政策目標,而馬祖地區最大特色為仍保有獨特的閩東式建築聚落地景保存,已然成為馬祖地區最具人文色彩的文化要地;極具產業文化保存意義,這些重要文化地景資產訴說著先民開發與島上生活的點點滴滴,如此優美的聚落,需要用心經營與延續。

本案依據連江縣的地形、景觀環境與現況、人口聚集密度等考量,優先以南竿位為規劃標的將對既有道路景觀與人行環境進行以下的建議改善;可行點增設步道路線,使整個環境的動線串連更加安全與舒適,以圖創造休閒健康的新體驗,期能帶動綠色低碳觀光以有效的提振經濟效益。

依據目前南竿現有之步道路線規劃,主要可分為「東迴圈」及「西迴圈」兩大路線。路線多與道路共道之路線。本計畫配合珠螺村落改善規劃線設之路線,以解決現有珠螺至馬港之間坡度過陡之路況,並增加欣賞海線景觀之機會,整體路網串聯構想及改善路段詳如下圖:

圖20 整體路網串聯構想及改善路段

20 整體路網串聯構想及改善路段

2.新設步道規劃

整體道路網系統包含既有道路與新設步道,串聯現有景點,並透過四處具有觀光潛力的節點營造(清水、藍眼淚觀景平台、馬港、秋桂亭),改善過去路網銜接、休憩空間不足之問題,提供使用者友善良好且多樣化的體驗。

由於目前福澳村正進行「前瞻連江城鎮之心計畫」,該案也會進行水岸空間通路改善,故本計畫規劃由清水村福清步道規劃串聯珠螺村、馬港村為主要範圍。新設路線方面,於藍眼淚觀景平台周邊新設步道,東西與壩體道路、新建跨堤道路連接,提供近距離觀賞海岸風光的新路線。

圖21 南竿北岸路網系統構想圖

21 南竿北岸路網系統構想圖

3. 秋桂亭休憩節點改善

「秋桂山水庫」位於秋桂山的東側,沿著山脈圍成的山谷地形所建構而成,是當地的重要供水站之一。水庫設有兩座涼亭,分別倚山及傍海而建,可眺望美麗的水庫之景,名為「秋桂亭」。秋桂亭過去為國軍所建造之一座觀景涼亭,區位可以眺望270度之南竿北岸海景,視野極佳,但因年代久遠已成為危樓,本計畫規劃串連步道,並結合在地之軍事據點之型式作為概念,設計仿軍事碉堡的造型之地景式休憩亭,在視覺上良好的融入地景,透過斜升的草坡、包覆性的步道以及開闊的觀景視野,提供使用者特殊的空間體驗與眺望景觀。

圖22 現有已成危樓封閉之秋桂亭

22 現有已成危樓封閉之秋桂亭

圖23 秋桂亭量體模擬圖

23 秋桂亭量體模擬圖

()3

本案為凸顯珠螺人文地景風貌規劃,並強化人車分離及區域內的景點串聯,包含村莊內之軍人紀念園區、空飄站及中山門景點之串聯,形成區域特色。路線構想如下圖:

圖24 南竿珠螺山線步道工程規劃路線圖

24 南竿珠螺山線步道工程規劃路線圖

二、東引鄉(5)

()發展課題與對策

1.課題一:活動空間腹地狹小,缺乏東引在地人文景觀意象

南澳聚落依山而建,形成具特色之海岸山城景象,也因此在先天受地形限制與坡度陡峭,屋舍密集發展,公共空間與巷道空間狹窄。

對策:

(1)將可利用之公共空間加以利用、增加活動多元性,海埔新生地之港口空間具有較大之空間進行營造。

(2)巷道空間垂直介面空間可做為改善空間,並將立面之雜亂管線進行整理。

(3)增加在地故事解說點,以生態及人文為兩大主軸,凸顯意象及特色。

圖25 環境特色材質與景觀意象示意圖

25 環境特色材質與景觀意象示意圖

2.課題二:村落環境缺乏整理,有部分屋舍因無人居住呈現破敗景象由於村落人口少,有許多舊閒置屋舍因缺人整理呈現毀壞景象;巷道空間因私有使用,也造成景觀不佳的情形。

對策:

(1)閒置空間環境整理與活化利用。

(2)公共空間以居民參與方式協調,取得使用平衡。

圖26 村落環境缺乏整理

26 村落環境缺乏整理

3.課題三:視覺景觀與色彩雜亂

對策:參照連江縣環境美學總體營造計畫之定位「藝術創生」,逐步進行環境色彩改善。樂華村、中柳村屬於東引,而中路為中藥發展據點,現居人口多為外地人故可接受不同文化在地生根。

以「新舊揉合,創新思維」為定位發展,接受創新仍保有傳統建物的紋理,讓新舊空間透過藝術與社區營造共創地方的特色,運用地方色彩融合環境色彩作以對比或協調,產生屬於每個村落的獨特環境。

圖27 視覺景觀與色彩整理

圖27 視覺景觀與色彩整理

()整體發展理念與策略

一個地方村落路線與開放空間的組合與內涵往往決定此地方的人文特色與空間品質,南澳村落是東引最具代表性也是居民最主要的活動區域,中路老街便是鏈結村落紋理,展現東引人文特色的核心軸線,透過中路老街人行路線及周邊村落空間品質的改善,復育傳統村落景觀特色,以及改善主要商業街區之活動機能與環境氛圍,展現東引固有的人文空間特色與生活品質。

圖28 整體發展理念與策略

28 整體發展理念與策略

()規劃構想說明

1.規劃設計構想

(1)空間設計上,藉由本案景觀改善設計,可以強化過去南澳聚落與中路老街的歷史意義,對照現今的地景地貌,猶如滄海桑田的轉換。再利用過去的「老屋、老街、港灣、山城」歷史地景元素,轉化為景觀的設計之中,將現有單調無故事可訴說的常民街巷場所,加附過去的歷史意義。

(2)活動整合上,將在地居民、外來遊客的活動使用需求,配合現況的使用及空間,進行活動整合及環境融合,將人活動的場所跟外環車行停車區塊能界定清楚,讓活動增加安全性及連續性,並增加老街的自明性。

2.規劃主題:廟埕與海港交融的歷史記憶空間

(1)回歸以「人」為本的老街與巷弄小廣場

(2)為南澳社區文化生活的綜合體

3.規劃理念

(1)構築以聚落社區生活為主、外來遊客體驗為輔的活動空間,除一般社區休憩使用外,港口腹地空間,提供成為各種活動舉辦、廟宇文化匯集的場所。

(2)老街空間擷取過去發展歷史之內涵及情趣,轉換成適合現代生活之空間,並凸顯傳統老建築及聚落的文化性及當代性。

(3)塑造以「老屋、老街、港灣、山城」為主體的景觀,產生廟埕及廣場及廟宇、活動中心協調並具有彈性使用之空間。

2.設計構想

配合上述整體發展理念與構想,東引鄉整體規劃上以中路老街為軸心,以傳統人文風貌與歷史背景文化,形塑東引村落風貌軸線,打通忠誠門至八角亭之間的脈絡,銜接既有商業軸帶,打通觀光引力。在整體規劃構想上以中路老街友善與人文環境提升為主軸,配合忠誠門綠地廣場營造與八角亭空間改善,塑造魅力節點空間,並以東引生活與歷史故事為主軸,以低調但具故事性之方式呈現東引特色,同時改善既有數處窳陋空間,打造東引幸福人文地景街區。

圖29 設計構想

29 設計構想

圖30 整體規劃構想

30 整體規劃構想

3.忠誠門綠地廣場景觀營造

(1)設計概念

忠誠門為東引重點地標,同時現況忠誠門廣場缺乏遮陰且無東引在地特色,因此導致閒置缺乏利用,本案配合忠誠門軸線,強化與中路老街聯繫,並運用東引兩島地形塑造強化在地氛圍,並將既有東引島地標移回,配合複層防風林帶改善既有遮陰不足問題與增加綠覆率。

圖31 忠誠門綠地廣場景觀營造平面圖

31 忠誠門綠地廣場景觀營造平面圖

(2)植栽計畫

考量忠誠門綠地廣場現況植栽均為低矮灌木,缺乏防風與遮陰效果,導致缺乏使用,本案配合外側種植複層防風林帶,配合內側景觀樹種搭配,以群植概廊強化植栽存活率,並營造綠意盎然富有層次的植栽林帶。選用植栽選種原則大抵上與馬祖相同,以耐旱、耐鹽、耐風且為馬祖/臺灣本土植物為主。

圖32 忠誠門綠地廣場植栽配置模擬圖

32 忠誠門綠地廣場植栽配置模擬圖

(3)3D模擬圖

圖33 3D模擬圖

圖33 3D模擬圖

33 3D模擬圖

圖34 忠誠門綠地廣場模擬圖

34 忠誠門綠地廣場模擬圖

4.中路老街聚落風貌改善(中路老街友善環境提升)

(1)八角亭空間改善

八角亭為中路老街另一個重要居民生活節點,現況因年久失修,本身結構已開始損壞,本案除原樣修復外,另外提出配合複層綠化,強化中路老街軸線與意象之手法。

(2)村落人文街道營造

針對村落人文街道營造部分,本案主要藉由東引故事主題牆概念配合管線整理與建築色彩的改善,營造村落整體人文氛圍,並配合意象路面營造與解說牌及幸福街道家具導入,塑造中路老街意象,本案亦參照連江縣環境美學總體營造計畫之設計原則進行規劃設計。

改善設計原則

A. 公共設施

˙減少不必要的設施物設置與過多設計,並以美感與質感的統一為首要。

˙使用與環境融合應用調和相近之地方色彩以保有部分傳統漁村氛圍,而小面積點綴對比色彩營造藝術村氣息。

˙運用當地自然素材創作。

˙當地故事作為藝術創作設施物的靈感來源。

B. 鋪裝地坪

˙位於景觀道路,建立與自然調和共存的色彩鋪裝。

˙位於聚落道路,應和沿道的建築物達到協調,襯托地方環境或道路個性,配合使用當地特色的建材。

植栽美學營造

A. 村落建築之美應該輔以環境植栽美化做特色加值,落實街道巷弄之間與居家住宅周邊,以襯托原有村落空間環境。

B. 強化街道景觀意象,村落主要街道植栽建議可由該街居民共同討論塑造主題意象,並檢視街道空間,如門前或窗邊,推行美化植栽與照顧,宜分為常綠性背景植栽與配合四季草花植物,創造主題性。

設計改善項目

圖35 設計改善項目表

35 設計改善項目表

圖36 建物立面改善計畫

36 建物立面改善計畫

圖37 建物立面改善

圖37 建物立面改善

37 建物立面改善

圖38 建物外牆管線整理及色彩修復

38 建物外牆管線整理及色彩修復

圖39 鋪面及端景修景方案

39 鋪面及端景修景方案

圖40 街道設施、牆面簡整方案

40 街道設施、牆面簡整方案

圖41 空間簡整方案

41 空間簡整方案

連江縣由於過往屬於軍事要地,擁有獨特的歷史文化色彩。藉由整理建物立面與色彩、改善村落排水系統與廟埕/廣場舖面,並配合環境特性、色彩計畫、地方特殊性創造以規劃植栽,不僅強化了珠螺人文地景風貌,強化人車分離及區域內的景點串聯,也打造了東引在地的人文景觀意象。

珠螺第1標

珠螺第2標

珠螺第3標

東引

進入設施改善工程...

連江縣

連江縣南竿鄉珠螺村亮點計畫暨型塑東引人文地景街區幸福設施計畫

完工成果照

工程宣導影片

  (一)連江縣亮點計畫-連江縣南竿鄉珠螺村亮點計畫暨型塑東引人文地景

 

成果連結

  (一)連江縣官方網站

  (二)Instagram社群網站

  (三)Facebook社群網站

  (四)連江縣亮點評比初評簡報 (請另存新檔)

  (五)連江縣亮點實地評比會議簡報 (請另存新檔)

施工前後對比照

東引人文地景街區幸福設施計畫